科技创新引领警务创新,警务效能提升推动法治公安建设水平提升。近年来,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充分发挥执法规范化建设“主引擎”作用,推动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市交警支队通过法治化智慧引领、全要素精准画像、多渠道智能监管“三驾马车”,实现执法活动全流程、全要素、全时空监管,扼守执法“生命线”,有效防范执法风险,堵塞执法漏洞,提升执法效能。
“一个中心” 引领执法规范监管新格局
执法,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公安交管工作的“生命线”。市交警支队于2020年搭建了智能化执法管理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建成集日常管理、统计分析、案件管理、预警研判等6项管理职能于一体的执法管理中心。
“我们打造执法管理中心,就是要强化执法监管,着力解决交管执法规范程度不高、简单执法、随意执法等突出问题,提升警务效能。”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据了解,相对于过去人工巡查各平台、分散式执法管理的旧模式,执法管理中心通过汇聚警务综合平台、4G执法记录仪监管平台、车驾管全流程监管平台等系统数据,按照全量、可用的原则,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汇聚、分类采集、全面应用,形成了闭环管理、精准服务、主动预防的监管新格局。
执法管理中心运行后,市交警支队办理的3899起刑事案件和2035起行政案件,办案及时率提高了36%,案件执法规范程度提高了54.15%。今年以来,支队249起积案的结案率达98.89%。
“七大画像” 实现监管要素全覆盖、无盲区
3月19日凌晨,市交警支队五大队民警在S28启扬高速一路段应急车道内,发现一辆营运重型半挂车停留,司机疑似酒驾。经现场呼气式酒精含量检测,该车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27mg/100ml。这是该支队通过精准“画像”查获的又一起严重醉驾行为。
据了解,为强化执法管理,泰州交警支队深挖警务数据资源,围绕执法民警、执法单位、重点车辆、重点企业、违法行为、违法群体、电子警察应用等七类执法管理主体元素,创新研发七大要素“全息画像”,通过客观精准“数据刻画”,直观呈现工作质态,实行“精准导航”,实现监管要素全覆盖、无盲区。
“我们围绕民警执法总量、时段、区域、类型、异常数据等情况,生成‘画像’,进行综合评判。”法制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勤务大(中)队执法规范化指数评判,及时发现、整改执法中的短板弱项。
据介绍,“七大画像”的监管对象涵盖了交管执法的方方面面。如,对于“两客一危一货”等道路运输领域重点车辆、企业,该支队通过梳理交通事故、违法行为分布规律特点,形成重点车辆与企业“画像”,为风险隐患源头管理提供支撑。支队每月梳理出全市排名前20的风险企业,通过督导通报、教育整改等措施,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支队将“画像”及时推送至各勤务大(中)队一线民警手中,推动精准监管。
“八类手段” 全方位防风险、堵漏洞
市交警支队采取案件办理审核、案件办理评价、涉案财物跟踪管理和信访举报投诉等“八类手段”,着力杜绝执法监督盲区和死角,全方位防风险、堵漏洞。
比如,为保证酒驾血样全流程监督,市交警支队在各大队、中队分别配备了智能生物检材保管柜、车载式移动冰箱等设备。支队围绕案件办理重要环节,实现从呼气上传、抽血检测到结案后留存血样处理等全流程闭环跟踪管理,全程保障血样保管规范、去向清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在监管视线内,从而避免当事人质疑以及民警枉法行为的发生。
市交警支队在执法管理中心设置了案件智能保管柜,实行涉案物、证、卷专柜保管,涉案卷宗材料、扣留证件存放情况和办结去向实时可查。升级停车场管理系统,与案管中心进行数据对接,做到涉案车辆及时入场、数据精准、车迹可循、规范保管、定期清理,解决了涉案车辆长期扣留、无人问津的问题。
“执法规范监管,既是对法律负责,对执法管理对象负责,也是对我们执法民警本身负责。”交警海陵大队城北中队中队长王祥元深有体会。
截至目前,市交警支队对平台数据进行全方位监管,建立了40余项数据监管模型、105项车驾管业务监管模型,确保异常数据、隐患苗头发现在早、处置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