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城,祥泰之州。泰州坚持将法治建设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法治泰州建设领导机制日益健全、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先发优势逐步凸显,持续走在江苏前列。
2023年新春上班后,泰州率先召开落实“四敢”重大要求动员部署会暨2023年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省内“出圈”。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征程上,信号强烈,“四敢”氛围浓厚。
紧接着,检验党政“一把手”法治建设成效“必修课”随即提上日程。2月21日上午,泰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评议暨依法行政培训会议召开,这是全省设区市层面首家开展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评议专场活动。
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朱立凡表示,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带头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当好本地区、本领域法治建设“领头羊”。
领导干部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历来是普法的重点对象。“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为此,泰州紧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环节,多年来坚持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取得了诸多实效。
2020年泰州市即出台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对领导干部学法内容进行了明确界定。在制度实施过程中采用“五四模式”,即“五个一”(每年每人订一份学法清单、有一本学法笔记、写一篇述法报告、过一次学法考核、建一份学法档案)和市人大办、市司法局等四个相关部门的“四手联考”,有效推动领导干部学法行为习惯养成。
日常学法制度的“灌溉”,让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更有敢于直面述法评议的底气。
敢述、敢问、敢答、敢评,是述法评议的一大亮点。当天,泰兴市、海陵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行政审批局等市(区)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轮番过堂,现场述法,相关市领导逐一点评。
给参会人员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现场点评开门见山、从严从实,说成绩,更讲问题。
观摩指导时,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范沁芳指出,泰州述法的实践也将会充分证明,述法的目标要求越明确,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头雁效应”越突出,解决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措施越具体,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就会越强烈,就会越有利于深化法治建设的进程。
而在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22年度全省法治建设综合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泰州市满意度得分93.10,位列全省第一。立法科学、执法严明、司法公正、普法深入……泰州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法治轨道上蹄疾步稳。
有了法治护航,市场主体更大活力得到激发。
泰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告知承诺制行政许可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完成5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改革。全省率先推行优化营商环境柔性执法规范,全国首家出台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地方标准,全市适用“轻罚不罚”案件共3551件,减少企业罚金超4.6亿元。护航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举办中国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讨会,成立大健康产业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全省率先出台服务业纾困解难“法五条”,开展百场“法治讲堂”进园区、免费“法治体检”进千企活动。
各地依法履职,政府法治公信力愈发建强。
全国率先出台政府规章《泰州市国土空间批后服务与监管办法》,全省率先出台《泰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依托法治准绳,泰州市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促进执法赋能再精准、执法监督再严密、执法方式再优化、执法队伍再建强。创新打造“1+6+N”模式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泰州样板”,全省率先制定压降行政诉讼发案率和败诉率12条举措,建立府院联动、案件复盘、督办问责等制度,全市行政败诉率3.6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在不断提升完善的法治呵护下,美好生活有了更可靠、更有力的保障。
全国率先试点审查起诉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过程全覆盖,促进司法人权保护,获得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批示肯定。全省率先建立“警法融合、三所共治”机制,促进基层依法治理,省司法厅厅长张晓伟批示要求全省推广。全省率先全域推进“法治小区”示范建设。执法司法联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全省领先。新创成全省首个国家级药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个。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个,培育“法律明白人”1.9万名。
在泰州,领导干部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激活全社会的“一池春水”,更好引领和带动“群众敢首创”。领导干部走上街头、深入村社,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各单位“一把手”参加“行风热线”栏目,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以案释法,于实践中提升自身法治素养;领导干部集中学法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相结合,深入基层单位“送”法……
在泰州,各部门正落实“四敢”重大要求,扛起主体责任,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护航,不断把法治泰州建设引向深入、推向前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