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每年资助我们1万元钱,够我女儿读大学,太感谢了!”2月20日,江苏省兴化市邵阳街道的于燕(化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兴化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聚焦社会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打造了“‘兴’有善治”品牌帮扶矩阵,链接“‘兴’有益助”“‘兴’星点灯”“‘兴’有优教”“‘兴’有良医”“‘兴’有颐养”“‘兴’好有你”等工程,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该举措,有效地把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强大动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兴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蓓说。
“‘兴’有益助”女儿学费有着落
2021年8月,对于陪爱人治疗14年尿毒症、家庭一贫如洗的于燕来说,是一个又喜又悲的时间段。得知女儿考上了南通医学院,夫妻俩在高兴之余,也有不少烦恼:女儿上大学的学费从哪里来?那几日,夫妻俩喜一阵、愁一阵的表现,让于燕同事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们给她出点子:去信访局求援。兴化市信访局将于燕家遇到的问题转交市妇联,市妇联很快将她纳入近年来开展的“‘兴’有益助”项目,与信访局一同帮助于燕寻找热心的社会救助人。很快,一名愿意资助于燕女儿上学的好心人进入市妇联和市信访局帮扶组考察的视野。通过摸底,妇联与信访局接受了这位好心人的善助,并与于燕家达成支持其女儿读大学、读研究生的共识。直到记者采访时,于燕和她爱人还沉浸在感激之中,他们叮嘱女儿记住社会的帮助与温暖。
其实,像于燕女儿这样的贫困学子,在兴化这个人口大市,确有不少,正是有了政府、社会的及时关注,让他们困而不难,成为家庭走出困境的转折点。
小雨是千垛中心校的一名初中生,父亲因重大事故造成精神残疾,母亲出走,祖母无经济来源且身体不好需常年吃药。
市妇联在网格化走访中来到小雨家中,并将他列入了“‘兴’有益助”项目的救助对象。他们按照初小学生1980元/年、高中生2680元/年、大学生5000元/年的标准,帮助遇困家庭,让这些孩子在上得了学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关心、关注。
据统计,该市6200余人、1900余户获得有关部门和社会帮助1260万元,为这些家庭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兴’星点灯”用温暖点亮明灯
“我叫红红,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有了一间明亮、温暖、整洁的小屋。在小屋里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是13岁的红红写的一篇梦想日记。因父母离异,她随身体二级残疾的母亲在外公家生活。挤在一间破旧的小房间里,红红感觉生活无趣又无奈。兴化团市委自2021年开展“梦想小屋”关爱改造计划后,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间9.85平方米的小房间。自从住进这个梦幻般的小屋,红红根据“梦想协议”,不仅学会整理维护小屋环境,还点燃了她生活的希望,实现了从“小屋换新”到“精神换新”的转变。
兴化市有95名6-14周岁的孤儿和事实孤儿,26户在2020年调查时表达了希望改善住宿环境的愿望,团市委采用上级援建、本地筹建、对口共建三个路径,用2年时间帮助26名孩子住进梦想小屋,实现了孩子们的愿望。
这是兴化市团委构建的“‘兴’星点灯”关爱体系中的一项活动,在常态化开展系列关爱活动中,促进困境青少年成长的“五百”工程——百名“小星星”、百间“梦想小屋”、百位“星光伙伴”、百篇“筑梦笔记”、百项“点灯清单”,为困境青少年成长成才“撑伞”“护航”,用温暖点亮孩子们内心的明灯,用关爱照亮孩子们成长之路。
“请叔叔放心,我会认真学好技术本领,遵纪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2月1日春节,大垛镇兴联村网格员顾正威与假期还在职业技术学校勤工俭学的小美的对话,听着小美懂事地汇报学校表现,他欣慰不已。
2020年6月,顾正威在网格走访时遇到与无固定收入爷爷奶奶生活的小美,得知小美父亲病故,母亲常年在外涉毒,不管孩子,就想给她办理“父母监护缺失儿童生活补助”。虽然没有办成,但顾正威将这一家老小三口记挂在心。2021年7月,顾正威获悉小美的母亲被强制隔离戒毒,就再次开启了申请模式,总算为小美申请到每个月800元的补助费,让她生活有了保障。小美很努力,考上了职业技术学校,为减轻家中负担,放假也留在学校勤工俭学。
“‘兴’好有你”兜底特殊人群
在陈堡镇,多年前因孩子被判刑受到打击、患上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穆大爷今年77岁,与老伴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异常困难。2020年,兴化市推行精神病人“五位一体”关爱机制,即村工作人员、精防医生、社区民警、社区辅警和家属5个人合力管护穆大爷以来,里堡村网格员陈爱年每日上门走访,实时掌握他的精神状况、服药情况及生活状况,还为穆大爷老伴申请了“以奖代补”费用,减轻了家庭生活负担。一年前,穆大爷老伴病逝后,“五位一体”人员更是无微不至关心和帮助穆大爷,让他的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兴化市现有在册精神障碍患者5842人,在管5712人,在管率97.77%,现在列管重点人员680人,体量大。为此,兴化市委政法委牵头协调财政、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统筹各领域惠民政策,发挥救助最大效用,出台相关工作意见,明确全市所有精神障碍患者实行全额免费救治救助政策,解决了因经济条件有限不能送医入治和陷入生活困境的患者的问题,目前已救治救助困境精神障碍患者1437人。
救治,治标不治本。为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兴化市计划对全市四年级以上的83720名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筛选服务,以从小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截至2021年11月30日,已完成城东、林湖、新垛、大营中小学及市一中五所学校、110个班级、4770名学生的心理筛选工作,其中筛选出重度预警人员1147名。通过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或者物理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