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机制优势,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支撑下,广泛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在城乡社区构筑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构建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形成了基层治理新格局。
推动科技强格,“大数据”精准赋能
信息“全”汇聚。建立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汇聚全市60多个部门社会治理信息数据109亿条,涵盖人口、出租房、交通出行、工伤认定、重点稳控人员、水油气等基础数据,并提供面向身份证、手机号码、车辆等信息的搜索功能,增强预警预测预防功能。市级“大数据可视化实景指挥服务平台”向全省推广。
系统“自”开发。按照“边建、边用、边完善、边发展”思路,统一开发泰州市网格化信息系统、网格APP和微信公众号,网格员(长)使用APP采集基础信息、处理网格事项、服务辖区群众,普通市民通过“随手拍”、打电话、发语音等微信功能发现风险隐患、监督工作进展、发布求助信息,进一步拉近了群众距离,赢得了群众支持,目前,移动终端月均采集信息量达11万余条。
打造“码”平台。拓展“祥泰码”应用,在全市部署开展社会治理“码”上行动,推动可视“二维码”、城市部件“识别码”、服务管理“流程码”关联融通,实行精确制导、精准治理、精致服务。基于“一标多实”和省级数据标准规范,以实现智能派单、数据推送和网上考核等功能为目标,主动对接大数据局、公安、人社、国土、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推动“12345”、阳光信访、视频监控、非法金融管理、应急管理等信息化平台综合应用。
整合力量资源,“网格化”高效联动
推进全域覆盖。全市统一划分网格,统一GIS上图,统一网格编码,做到无缝式对接、可视化管理。以社会治理网格为基准,将条线部门划分的网格全部有效归并至“一张网”,实现治理单元“一格到底”。打造“全科网格队伍”,落实网格培训制度,依托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泰州网格学院,组织相关条线部门对网格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使之成为社会治理工作的“多面手”。
提升治理效能。依托乡镇(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心,全面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中心,整合除公安之外的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实行集中办公、联合执法,切实解决条块分割、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完善发现报告、受理交办、办结反馈、考核评价“四步闭环”流程,推动网格及时报告巡查发现的线索、核查比对的信息、交办任务的反馈等,全面提升了治理效能。
实现联动融合。推进“网格+警格”联动融合,按照“三融三共”统筹推进网格工作与警务工作。整合雪亮工程、智慧校园、智慧小区等治理“微单元”资源,着力推进“智慧网格”建设。聚焦平安稳定主业,积极探索“网格+N”工作模式,将扫黑除恶、反邪教、安全生产、铁路护路联防、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等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推广“河长制”、“路长制”、执行工作进网格,实行工作联动、平安联创、问题联治。
发扬良好作风,“铁脚板”走进民心
走访连心。组织开展“政法干部下一线、当好社区八大员”和“三官一律”进网格活动,开展政策法律宣传、社情民意调查、重点群体走访、网格工作体验,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政法干部,每月联系网格不少于2次,网格内统一张贴“政法八大员”走访联系卡、联系号码,着力帮助基层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服务暖心。按照一户一人的原则,建立6700多个约百万人的网格居民微信服务群,发动网格员、社区干部共同收集群众诉求,打通“上情难下达、下情难上达”的梗阻,以真情服务温暖民心。加强社会协同,组织社会力量、培育社会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发挥乡贤名人、“社区智库”作用,形成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格局。
解困安心。疫情防控期间,要求各地网格人员主动对接网格内企业和单位,做好摸排复工人数、宣传防控政策、消除安全隐患等工作,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大力推进“网格+调解”工作,依法有效化解涉疫矛盾纠纷1.6万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