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巡防织密百姓“平安网”
2020-12-16 18:00: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今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聚焦实战,坚持“精准、智慧、主动”建设思路构筑起立体防控体系,大力推进“4+X”新型巡防综合体建设,全面提升巡防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挤压社会面违法犯罪活动空间,通过密织城市巡控网络,切实打造出了一张“平安网”,为中心城区的发展营造了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情行一体  打造精准巡防 

  “各中队请注意发现嫌疑车辆苏MB××79,请快速布控。”10月30日10时许,巡特警大队勤务指挥室向街面警力下达一条指令,20分钟后,温泰警务站民警张军强在南通路附近发现车辆,和战友一起快速抓获结伙盗窃电动车的嫌疑人潘某。


  街面巡防、处置突发性事件、卡口值守等是巡特警大队的主要任务。为提升快速反应能力,该大队探索形成勤务指挥室—应急处突队+便衣行动队—4个街面警务站的“1+2+4”联动作战模式。勤务指挥室深化数据应用,通过研判形成高质量的案件产品,直接推送至中队和警务站开展巡防、侦查、抓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情报研判与巡防规划、日常巡逻、指挥调度、重点防控和打击现行的有机结合。

  数据活起来,警灯亮起来。高质量的情报研判让巡防工作不再空转,案件由“案发后侦办”更多地向“案发前预防和跟踪”转变。据统计,今年直接通过指令抓获各类嫌疑人136人,其中网上逃犯9人,街面“两抢一盗”案件同比降幅33.8%。 

   为确保巡逻防控工作取得实效,海陵巡特警将常态工作与应急处突有机结合,遇有突发性事件,勤务指挥室会通知附近警力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同步对街面所有警力及“海豹突击队”下达联合查控、堵控、抓捕等指令,做到一点触发、整体响应,形成无缝覆盖的巡防布警格局,从而达到“1分钟快速反应、3分钟出击现场、5分钟结束战斗”要求,大大提升了队伍的核心战斗力。 

  科技加持  打造智慧巡防  

  完成交接班后,东进警务工作站民警刁爱青拿起装备柜中的“透视眼”,熟练地连接到4G执法记录仪后佩戴完备:“走,第一轮步巡开始。” 

  “透视眼”是由海陵分局民警自主研发的一个基于人车识别技术的多场景移动应用,戴上它,民警在接处警、执勤巡逻时便可以实现图像回传、信息采集和智能识别等功能。“所有信息都汇聚到指挥大厅,智能指挥系统内嵌数据研判、警情处置、视频预案、车轨回溯、防控堵截等模块,屏幕上的三维实景地图能清晰地展示小区、道路情况,热力图根据人员聚集程度呈现不同的色块。”刁爱青说,一旦发生警情,指挥室可通过一图通览,一键调度,向现场处警民警实时推送情报信息,为街面巡防警力提供全方位支撑。

 

  现场处警后台支撑的作战新模式,让警务站民警处警更有底气,更具效率。海陵分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徐捷介绍,科技的加持释放了有限的警力。近年来,该局以“智慧街面巡防”平台为载体,除给巡逻民警配发4G执法记录仪、“透视眼”无感采集器等装备外,将街面、商户视频监控接入天网系统,实时监测站区人流密度和警情分布等情况,动态调整巡逻警力和部位,不断强化人脸识别技术及警务大数据实战应用,真正做到前端处置、后台同步、随需而应、上下联动。目前,城区4个警务站、18个居民小区、32个繁华地段和交通道口对应安装了接处警APP、人脸识别等系统。“透视眼”等相关系统自2018年6月投入实战以来,累计采集比对数据2000多万条,救助特殊人员3700人次,巡逻现场抓获率提升18.3%。 

 

  “警商”合作  打造主动巡防 

  10月30日凌晨,万达广场保安小张跟着民警王洪斌一起在广场巡逻时,当场抓获了一名乘隙拉车门盗窃车内财物的犯罪嫌疑人刘某。“王警官后来告诉我,这个小偷之前已经犯案6次,偷了总共3万多元的财物。没想到被我们抓住了!”小张语气中不无自豪。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我们与商业综合体开展了合作,来确保人员密集场所、周边商圈平安有序。”徐捷介绍,市区万达广场、温泰商圈等商业综合体聚集了大量人气,依托商业综合体内的指挥体系及物业保安力量,海陵巡特警联合辖区商圈试点打造了“警商联巡”,重点时段、节假日开展“1(民警)+2(辅警)+2(商场保安)”联防联巡勤务模式,实现武巡车组驻勤值守、派出所流动值守及商圈保安定点值守有机结合、无缝衔接,做到相互支援、相互策应,自今年5月“警商联巡”组建以来,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0余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8处,商圈涉及警情同比下降23.7%。

 

  大队与派出所、交警建立常态化联勤联动协作机制,积极开展联合巡查、勤务支援、突发事件联合处置等工作,实现“警力互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效能共赢”的实战效果。据了解,在今年的“保安全、保稳定”行动中,共联合查处酒驾33起、毒驾5起,抓获盗窃嫌疑人17名。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