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法院:“放管服”构建一站式“闭环”模式
2020-05-09 14:31:00  来源:“泰州政法”微信公众号

  4月27日,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法院道路交通法庭里,“全国模范法官”张鹏审判团队正利用远程庭审“隔空庭审”。

  “通过这次远程庭审正好检验检验我们智慧法院建设。”开庭前,张鹏话虽说得轻松,却丝毫不敢懈怠,多次参与设备调试。

  贵州与泰州的网络连上了。调解双方出现在电子屏上,一切顺利,三个小时之后,这起当事人远在贵州、家庭一度困难到要卖牛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圆满调解,当事人获得赔偿。

  “放管服”,作为泰州法院开展两个“一站式”建设的创新做法,开启了审执工作的加速度模式,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从原来的90天减少至38天,同比下降42.36%;调解率52.18%,同比上升7.58%,打造两个一站式“闭环”模式。

  放权提质,审判团队“减负”跑出“新速度”

 

  2018年6月,“泰兴市人民法院交通事故巡回审判庭”入驻泰兴市交通事故处理中心办公。

  道交庭副庭长徐平谈起自己审判团队审理的第一个案件还记忆犹新。刘某的父亲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交警部门作出驾驶员王某与刘父负事故同等责任的认定。刘某本就对责任认定持异议,再加上保险公司迟迟未支付医疗费,刘某多次信访,甚至进京上访。

  徐平了解情况后,当即帮其办理了诉讼费缓交手续,同时多次与保险公司沟通,要求保险公司结合伤者年事已高、急需治疗费用的实际情况,尽快拿出理赔方案。由于双方分歧较大,徐平依法对该案作出了判决,并督促保险公司及时支付了赔偿款。从法院立案到最终判决只用了28天,为此刘某送来了“与时俱进好法院,秉公办案好法官”的锦旗。

  “充分给审判团队放权,减少审批程序,同时加强‘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建设,为案件提质增效创造条件!”据泰兴法院院长杨旭波介绍,“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建设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无缝对接交通事故纠纷处理各环节,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经过多部门共同协商,出台了《关于建立涉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联动调解机制的意见》,2019年泰兴法院交通事故案件新收1236件,同比下降22.10%。

  “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的启用大大缩短了案件调解时间,平均每个案件可以节省25分钟,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高,几乎没有调解成功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判决后自动履行率达到93%。

  同时泰州法院积极打造的“三门服务”司法惠民品牌,网上理赔,当事人“不出门”;家中开庭,法官“送上门”;一站办理,集中“进一门”。截至目前,“只要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的案件占该庭所办案件的60%以上。

  管控源头,网格法官“钝化”矛盾“新方式”

 

“邻里矛盾说小就小,说大也大。面对此类案件,我们更多时候首先选择调解。”高港区法院立案庭庭长丁书华介绍说。

  从2008年起,因界址引发纠纷,蒋某与邻里多次发生阻工、打斗等情形,十余年间双方矛盾一再激化,曾数次报警,派出所、村委会协调均未果。

  丁书华通过走访了解情况后,多次前往村部和现场进行摸底调查,一个调解方案在丁书华心里慢慢成形。

  近日,在村委会会议室里,丁书华邀请矛盾双方、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还有一位在当地颇具威望的乡贤进行调解,“三方面对面”,有理说清、有话讲明。

  经过多方劝解,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得以缓和,一起矛盾激化长达十几年之久的矛盾,在法官的细致调解下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作为网格法官,丁书华通过转变坐堂办案模式,每周固定一天到村居驻点、田间地头,“有案审案,无案调解,无调普法”,将电脑上的网格、纸面上的网格转变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基层网格,从源头控制矛盾纠纷的发生。

 

  “时代在变,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也在变。”据高港法院院长李惠平介绍,借助何芬法官工作室品牌,通过法官进网格,利用司法权威,启动多元化解,借助多方力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旁听开庭审理,依靠了解社情民意的人民陪审员、关系人特别是网格员协助,让当事人在柔性司法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人性的关怀和司法的温暖。

  去年以来,针对赡养、劳动争议、危险驾驶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纠纷,泰州两级法院前往村(社)区巡回审理2800余次;联合人民调解员诉前调解矛盾纠纷1687件,其中化解矛盾激化的群体性纠纷86起;诉讼中委托人民调解2280件。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法治培训39场12000多人次,开展送法进社区、进校园230多次。

  服务全程,司法辅助“助燃”增添“新动力”

 

  “几年前,我的一个当事人跟我说,法院的立案登记、司法鉴定、财产保全等程序,经常让他们不知所措。现在,这些程序在诉讼服务中心都可以一站式办理,确实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在姜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律师陈亮告诉记者。

  姜堰区法院的外包公司诉讼服务组设在诉讼服务中心。一进门,就能看到外包工作人员在导诉台内微笑着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记者发现服务中心10名工作人员中,有7名是外包公司人员。

 

上图:送达监管系统

  “为了方便群众一站式办理,法院费了不少劲。”陈亮说。以诉讼保全为例,按正常程序诉讼保全必须经过申请、审查、缴费、核查、裁定下达和实施等环节,而这些工作在法院内部分属不同的部门,极易因职责不清影响工作效率。现在,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专窗审核办理保全案件,立案审查法官在审查立案材料时发现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可立即移交保全法官进行保全材料审查,实现当场立案、当场审查保全材料、当场下裁定。

  “随着人案矛盾日益尖锐,大量辅助性事务牵扯了法官精力,极大影响了审判执行工作的效能。”姜堰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爱华谈起司法辅助事务“外包”如数家珍。她说,“外包”不是一包了事,必须把堵点找准,把对策定实,把标准立严,才能包出安全,包出效益,真正减轻法官和当事人负累,这一改革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列入2019年立案工作要点。

 

  据统计,推动司法辅助工作以来,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接受查询、咨询2512次,在全市率先提供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方便群众随时立案、随时查询案件进度、自助生成诉讼文书,并可进行诉讼风险评估引导当事人申请诉前调解2978件,调解成功890件,民商事案件收案一改数十年的持续增长,首次呈现下降趋势,降幅达14.39%。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