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打官司,原来法律是有温度的……”
2025-09-26 13:23:00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打官司,我一直以为法官是高高在上的,这次案件打破了我对法官及法院的错误认知,原来法律是有温度的!”

——感谢信截选

日前,在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老王(化名)紧紧握着吴海锋法官的手,眼眶湿润。他特意从南通老家赶来,怀里揣着两封叠得整整齐齐的手写感谢信,还捧着两面鲜红的锦旗,要亲手交到法官和书记员手中。

锦旗上,“执法如山扬正气,秉公办事得民心”和“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对老王来说,这一刻不是简单的“案件结束”,而是长达一年的焦虑与奔波,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时间回到2021年,老王与老张开始合作承接工程项目,老张负责业务对接,老王则带着工人扎在工地,管施工、盯进度、算材料。从青岛某项目的通宵赶工,到上海某项目守到年三十,老王把每个环节都盯得牢牢的。起初合作顺顺当当,可随着项目增多,该分的利润却慢慢成了“糊涂账”。

2024年,多次催要项目款无果后,老王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法院。“我当时心里没底,怕这官司赢不了。对方说项目用了他公司的资源,我得倒贴30万分担运营成本,我一听就慌了。”老王回忆道。

让老王意想不到的是,焦虑没持续多久。法院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帮他做了财产保全,稳住了“钱可能要不回” 的恐慌;更让他感动的是,承办法官和书记员在庭审前后多次组织双方沟通调解,耐心解释法律规定。

开庭那天,老王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手一直攥着衣角。承办法官却没催他,反而笑着安慰他:“别紧张,咱就像在工地对账一样,一笔笔说清楚。”

庭审中,法官把三年的聊天记录、银行流水、项目结算表等证据逐一梳理,虽然最后调解没成,但法院查明事实后,依法认定双方是个人合伙关系,支持了老王的大部分诉讼请求。老张不服上诉,二审法院也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我是农村的,我们一直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但是这次真的改变了我的认知。”老王后来在感谢信中写道,“我的家人和孩子都深受触动。孩子说以后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像您们一样的法官,为人民办事。”

从一审到二审,从财产保全到判决执行,这起普通的合伙合同纠纷案件,让一位普通农民工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锦旗上的字句,不仅是对法官个人的感谢,更是对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

如今,案件已经执结完毕,但锦旗仍然悬挂在办公室的墙面上,时刻提醒着法官:司法为民不是口号,而是在每一个普通案件里,把老百姓的 “烦心事” 当成 “心头事” 的真诚。

“也许对您们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案件,但是对我来说这辈子也许就打这一个官司,对我的影响很大。”老王在感谢信的结尾,一笔一画写得格外认真。而这份 “认真” 背后,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对司法温度最朴素的认可,也是法治阳光照进寻常生活的最好见证。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