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辖区“天堂苏州 最美吴中”定位,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以法治之力守护美丽家园,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
不断推动生态理念生根开花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美丽家园建设普法在行动。吴中区始终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标语、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结合《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生态保护法律知识,让守护绿水青山成为全民共识。
切实加强政府涉法事务合法性审查,为涉环保领域的投资项目提供法律意见,对政府涉环保文件进行专业审核。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教育培训,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改革,提升环保领域执法规范化水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利用民法典宣传月、“6·5”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开展线上线下普法活动。由政法干警、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组成普法小队,定期在湖泊、湿地、森林周边摆摊宣传,并通过法治直播间课堂、趣味生态拼图等形式,吸引群众参与互动。在局机关组织义务植树、志愿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法治素养和环保理念,避免非法捕捞、违规用火等行为。
持续描绘生态治理美丽画卷
在甪直镇甫南村东南角旁,一个宜乐宜游的生态公园书写着乡村治理的小故事。在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散乱的菜地与坟地,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邻里和谐。村委会决定将其改造成生态公园,但由于搬菜地、迁祖坟牵扯一家一族利益,一时难以得到妥善解决。为根本解决环境治理难题,“法律明白人”陶军通过摸排家底、普法教育、纠纷化解、因势利导的“走—宣—调—治”四步法,成功推动了公园的建设。历经耕耘,如今公园成了周边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吴中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组织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专项梳理行动,搭建“村民圆桌会”“古樟议事”等援法议事平台,并发挥律师、“五老”乡贤及调解组织的作用,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运作吴中区优质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太湖生态岛民宿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调解组织,定向攻坚涉农文旅等纠纷案件。率先出台《吴中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资金提存使用实施办法》,创新运用“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模式,助力生态修复与资源补充。截至目前,已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资金提存公证46件。推动江苏久顺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在太湖流域设立绿化养护基地,积极办理全过程保全证据公证,帮助25万尾珍稀鱼苗顺利“安家”长江。
精心铺就生态共富振兴之路
生态优则产业兴。为护航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经济,今年,金庭司法所顺势打造流动法治服务站,工作人员深入茶果交易市场、快递揽收点,为农户、经销商、快递从业人员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举办“典护太湖 法润企航”专题讲座,为酒店、民宿企业送上“法治锦囊”。同时,与快递网点达成合作,定制普法贴纸张贴在快递包装上,让法律知识随着一件件包裹“飞”入千家万户。
法护太湖生态岛正是吴中区以法治之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聚焦“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紧扣“法助共富”工作目标,深入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全面助力现代农业、全域旅游、创新经济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涉农产业“法治体检”机制,全过程介入、全链条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发挥“一村一顾问”专业优势,为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工程招投标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重点事务把脉献策,帮助防范法律风险和及时解决涉法难题。推进法律援助惠民民生实事工程,实现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全覆盖,畅通群众维权路径。组建“茶果产业司法服务团”,在采茶季、枇杷季持续开展“法润春茶”“法护枇杷”活动,实施“法护生态 做优民宿”法治行项目,护航本土优势产业“绿色颜值”变“金色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