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行走在夜色垂降的街头小巷,霓虹闪烁、人流如织,美食飘香与欢声笑语交织成独特的夜经济画卷。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创新警务模式、筑牢安全防线、优化服务举措,全力打造夜间经济“平安生态圈”,让群众在璀璨夜色中尽享烟火与温情。
智慧巡防 织密立体化“平安网”
“你们巡逻的警灯一亮,我这份夜宵更香了!”6月30日,杨舍老街风情集市现场人山人海,巡逻民警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为活动增添了一份触手可及的“安全感”。
夏季行动开展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结合全市“夜经济”发展特点,全面升级巡防勤务,依托警务大数据,对全市夜间接报警和发案情况进行梳理汇总,科学划分19个夜间人流密集区域,按照“区域特性+警情特点”分类建立巡防档案,形成“一区一策”的智慧化防控格局。
在西门路、大学城夜市等重点区域推行“双环巡逻工作法”:外围部署智能巡控车组,以夜市周边道路为环线实施动态巡查;内场组建“警灯闪烁”徒步巡逻队,穿梭于摊位间开展零距离防控。
“我们将巡逻路线细化到每个摊位,让群众一抬头就能看到警灯、一转身就能找到警察。”张家港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王继军说。
同时,张家港市公安局还通过视频巡、无人机巡等方式织密立体化巡防网络,为夜市经济与群众安全筑牢多重屏障。
这种“步巡控点、车巡控线、视频控面”的精准模式,使全市夜间重点区域巡逻密度提升30%,可防性案件数同比下降13.5%。
数智赋能 打造闭环式“安全阀”
6月17日晚8点,张家港市公安局东莱派出所民警顾锦锋刚走进大学城夜市,便收到“烟火卫士”小程序推送来的处置指令——C区4号摊位,存在经营纠纷。
原来,摊主顾阿姨因客源问题与隔壁摊主发生争执,双方情绪激动,引来不少群众围观。
夜市工作人员在巡逻中发现后,立即通过“烟火卫士”系统将情况上报。不到3分钟,民警便赶到现场,通过调取现场监控和摊位登记信息,迅速厘清责任,促成双方和解。
作为张家港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夜市,大学城夜市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日均客流量突破万人次。为让这份“烟火气”更有安全感,张家港市公安局创新治理模式,牵头研发“烟火卫士”数智系统。
“过去夜市靠人力巡查,有了数智系统的‘千里眼’‘顺风耳’,可以帮助我们精准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各类矛盾纠纷跟安全隐患。”东莱派出所负责人介绍。该系统整合夜市摊主、蓝盾志愿者、夜市物业等社会力量成为“平安合伙人”,发现矛盾、隐患一键拍照上传,系统自动定位并推送至责任民警。
针对多发的占位、食品安全等纠纷,系统还建立“夜市档案”数据库,记录摊位登记、投诉记录等信息,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数据支撑。
自运行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纠纷38起,排查整改风险隐患10余处。
联动服务 延伸便民化“保障链”
“以前来夜市最头疼的就是停车,现在有了临时停车区,我们可以迈开腿逛了!”7月2日晚,携家人前往金港街道中兴网红夜市的马先生高兴地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张家港市公安局交警部门精准施策,在全市12个夜经济集中区周边因地制宜增设夜间潮汐停车位,并配备智能引导系统。醒目的LED指示牌实时显示剩余车位数量,让车主“一眼看清、一步到位”。
“夜间经济发展到哪里,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张家港市公安局情指中心负责人说,想让“烟火气”有味又有序,单靠一家是远远不够的。
入夏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积极对接市场监管、文旅、城管等部门,在市区3个大型夜市的核心位置设立起“夜市联勤办公室”,由多部门派驻专人值守,通过“信息互通、联合共处”机制,将报警求助、法治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前置到经营者与群众身边,有效拓展了基层治理服务触角。
设立以来,已联动开展反诈、消防安全主题宣传活动9场,受理群众咨询求助60余起,夜市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