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法治力量如何精准赋能?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以律师团队专业化建设为突破口,优化多元化法律服务供给,推动司法惠民更加有形、有感、有效,走出了一条“法治为基、多元共治”的新路径。
最近,唯亭街道在其辖区内的“澄南家事”调解室、古娄二村社区、青春家园社区新设立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安排律师定期轮值。截至目前,全街道已有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37个社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室全覆盖,初步构建起“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实现“应援尽援、应助尽助”。
聚焦不同群体的需求,唯亭街道充分整合社区法律顾问、公益律师团队等资源,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式普法宣传矩阵。在线下,街道抓住“宪法宣传周”“司法日”等时间节点,结合“法治为民办实事”等活动,组织普法宣讲力量走进社区广场、小区凉亭、“幸福集市”、商超招聘会等基层一线。在线上,街道持续丰富“唯司图治”普法栏目内容,以真实案例为素材,邀请法律顾问、基层工作人员、社区热心志愿者等参演。截至目前,该系列已有9期原创作品在街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播。
既精通法律又善讲道理的律师,也是基层解纷队伍的有力补充。抓住新一年度法律顾问选任契机,街道司法所以“澄南”系列三大品牌调解室为抓手,与3家律所紧密合作,实行“调解员+律师”协同工作模式,坚持讲法讲理讲情并举,充分发挥律师在基层治理中的专业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在社区和街道层面源头化解。
比如,针对一桩历时22年的动迁房历史遗留问题,街道调解员协同律师通过跨省调取12份档案,组织5轮调解会议,抽丝剥茧还原案件真相,厘清权益归属,最终促成矛盾双方圆满和解。
在另一起小区停车场监控毁损致居民集体投诉的案件中,社区法律顾问主动介入,与社区、物业、小区业委会多方联动,共同召开援法议事会,用大白话解开居民心结。经过多轮协商,物业企业承诺承担设备修缮主体责任,并由业委会监督资金使用透明化。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唯亭街道社区法律顾问接待居民线下法律咨询2000余次;律师参与调解案件达500余件,同比增长50%,平均处理周期缩短至5天。
“推动法律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就是要把律师团队从专业顾问转变为扎根社区的‘治理伙伴’,把法治思维从纸面条款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智慧。”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街道已有12个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有问题找社区法律顾问”越来越成为居民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