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石。今年以来,张家港市大力推进巡回调解工作,通过构建“多元联动+精准服务+专业支撑+长效保障”的立体化体系,将专业调解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让矛盾纠纷实现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创新布局 搭建多元调解架构
张家港创新打造“1个专家库+5个巡回组”的调解矩阵,整合公检法司、心理咨询、律师、社会群团等多领域专家资源,组建矛盾纠纷调解指导专家库。该库根据成员工作岗位变化和矛盾演变态势实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调解力量始终保持专业和活力。同时,将全市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组建由资深调解员、专业律师、行业专家等力量构成的巡回调解小组,建立“A岗统筹协调、B岗沟通疏导、C岗法律支撑、D岗政策解读、E岗机动保障”的标准化分工体系。
在经开区(杨舍镇)某小区停车位纠纷中,巡回调解小组迅速响应。A岗调解员凭借丰富经验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关系;B岗调解员深入了解业主和物业的诉求,搭建沟通桥梁;C岗律师厘清法律责任,提供专业建议;D岗住建局专家解读政策依据。最终,各成员各司其职,多向发力促成双方和解,将持续数月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分类施策 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专家库和巡回调解小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聚焦疑难复杂或涉众类纠纷,深入基层,主动出击,为各类矛盾纠纷提供精准、高效的调解服务,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矛盾纠纷的多样性,巡回调解小组推行“情法融合+专业研判”双轨机制。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案件,采用“拉家常式”沟通法,融合情理法化解心结;对劳动争议、经济纠纷等复杂问题,提供“诊断式”专业分析,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
在冶金园(锦丰镇)一起劳动争议纠纷中,巡回调解小组通过律师解读劳动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晰权责,人社局专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补偿等合理解决方案。经过多次沟通和调解,最终促成员工与企业达成和解,既保障劳动者权益,又帮助企业避免法律风险。
赋能强基 提供专业调解指导
巡回调解机制注重“输血”与“造血”并重。一方面,专家库及巡回调解小组成员定期下沉各区镇、街道、村(社区),开展调解业务培训和纠纷研判会,通过案例研讨、模拟调解提升基层调解员实战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疑难案件会诊”制度,针对基层调解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现场分析和指导,帮助基层调解员理清调解思路,制定调解方案,提升调解质效。
针对张家港市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法院执行局调解工作室成立时间较短,业务衔接、制度规范等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塘桥片区巡回调解小组组长参加调解员座谈会,现场分析问题,对执行局调解工作室建立案件流转、业务规范、卷宗管理等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长效保障 持续深化调解效能
为夯实长效根基,张家港市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保障机制。通过个案补贴经费、争取专项工作经费、探索以奖代补制度等多种方法,为专家库成员和巡回调解小组成员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的成员给予表扬和激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专家库和巡回调解小组监督管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工作评价,不断提升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下一步,张家港市将持续做深做实巡回调解工作,在推动疑难复杂纠纷有效化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研究,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效,全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