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市民服务驿站”破解民生难题,到“星月警护队”编织权益守护网,再到“校园法治员”点燃自治星火……
近年来,张家港市公安局以系统化思维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通过机制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着力打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延时服务解难题 法治浸润护青苗
日前,走进张家港市永合社区警务室的“新市民服务驿站”,南丰派出所民警马宝泉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漫画手册,正用“小候鸟迁徙”的比喻讲解安全知识,17名孩子听得入神。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点半,这里都是17名新市民子女的“第二课堂”。
“工业重镇”南丰镇聚集着近3万外来务工人员。为助力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四点半难题”,南丰派出所主动延伸服务触角,联合镇团委、妇联、工会等部门力量资源,在永合社区警务室打造“新市民服务驿站”,组建一支由4名民警辅警、8名专职社工、16名志愿者构成的“护苗先锋队”,为新市民子女提供看护照料、法治教育、安全宣防等多项服务。
每周一至周五的“放心班”里,孩子们既能完成课业辅导,又能参与“故事会”“安全小课堂”“巧手课堂”等精彩活动;寒暑假的“欢乐假期”班则会适时开展“警营开放日”“走进档案馆”等研学活动,并引入非遗传承人、退役军人等特色师资,让孩子们不断拓展成长维度。
不仅如此,“乐警小阿姨”“小候鸟暑期班”等各具特色的新市民子女志愿服务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先行先试到多点开花,不断延伸未成年人保护的触角,让这层保护网越织越密。”张家港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陆斌说。
星月联动织密网 多元共治暖花开
“这朵玫瑰虽有刺,却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近日,在暨阳湖实验学校的“花季守护课堂”上,“星月警护队”城南分队女警周娉婷手持玫瑰,为100余名女生演绎自我保护的法治情景剧。课程结束后,她将刚刚转学、父母离异的小雨纳入“护苗档案”——这份动态台账,记录着杨舍镇百余名学生的个性化关爱需求。
早在2023年初,为守护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张家港市公安局经开区(杨舍)警署妇联统筹组建“星月警护队”,下辖8个派出所分别成立“星月警护队”分队,以“星星”象征儿童,“月亮”代表妇女,为有需要的妇女儿童提供法律维权、心理疏导、纠纷调解、安全保护等专业服务。
“我们探索建立这支队伍,主要针对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痛点难点,靶向施治、精准滴灌,从而更持久地反哺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张家港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殷沪飞介绍道。
“星月警护队”以“精网微格+警网融合”警务模式为支撑,深入排摸辖区内学校、未成年人家庭,及时掌握单亲、离异、患有重大疾病等情况,按照“一人一档、动态更新”的原则,精准掌握儿童个人状况,并与妇联、司法调解、镇村等部门建立协同支撑的联动服务模式,共同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服务、心理健康疏导、关爱联系帮扶,切实打通服务保障妇女儿童的神经末梢。
今年以来,“星月警护队”共化解涉未成年人纠纷57起,提供法律援助19人次,开展法律咨询43次。
全域联动育生态 校园普法燃星火
“诈骗分子冒充班主任收取资料费时,同谋往往会冒充家长配合……”近日,在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法治活动室,六年级学生陈果正向同学们解析自编的反诈剧本《真假班主任》。作为“校园法治员”,他每月组织1次普法活动,带领同学们将生硬法条转化为情景剧、辩论赛。
2024年年初,张家港市公安局创新推出“校园法治员”普法品牌,通过“自主报名—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方式,在全市各中小学校的每个班级产生一名“校园法治员”,由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的派出所民警“一对一”指导后,在本班开展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活动。
“我们为每名‘校园法治员’定制‘成长计划’,低年级侧重安全自护教育,高年级增加法律实务培训。”“全市中小学法治校长”、张家港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教导员赵庆华介绍,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法治教育需求,张家港市公安局联合团委、妇联、检察院未检部门、法院少年法庭等13家部门力量,为“校园法治员”们逐一制定“成长计划”,按照“专业培训+教研支撑+授课支持”体系进行全周期培育。
一方面,围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校园霸凌”等热点主题,制作宣讲课件、模拟案例50余套教学资源包。另一方面,依托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为“校园法治员”组织活动、情景教学提供硬件支撑。
“‘校园法治员’打破了校园普法的传统形式,让孩子们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推动者,成为校园法治建设的‘生力军’‘主力军’。”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成家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