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区八坼街道:“五度”工作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2024-03-15 11:12:00  来源:吴江政法
  近年来,吴江区八坼街道深入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聚焦“五度”发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探索为民服务路径,切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根系工程”拓展治理“广度”
  街道制定《八坼街道“分片包村”抓党建强根系促治理工作制度》,完善“条块结合、分片包村、进组入户”工作机制,在辖区29个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80个自然村(小区),配备相应的党小组组长,力促党的工作全覆盖;依托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将“根系工程”深度融入村(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开展多样化党建为民服务活动,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2023年,街道、村(社区)共开展活动约590场次,吸引党员及群众约15200人次参与,充分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创新便民服务 增加治理“温度”

  街道结合群众实际办事需求,精心调整功能布局,持续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打造“赤心办”政务服务品牌,以更优质、更标准、更便民的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升级改造政务大厅,对功能分区、便民设施、引导标识等进行完善,增配等候休息沙发、意见箱、智能云柜等便民设施,探索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增设服务窗口,充实服务事项,创新“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一次办”“全城通办”等多元化便民服务措施,为辖区百姓提供更多的“家门口”服务,有效提高为民办事效能,做好惠民利民“大文章”。
  完善网格管理 提高治理“精度”
  
  街道积极探索“党建+网格+服务”治理模式,高效整合“党员+网格+志愿”力量,以网格化督导精准对接村级各项工作,完善责任清单管理、党员分片包干工作模式。组织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员、卫生院医护人员成立爱心专班,发挥人熟地熟优势,走访重点人群;结合社区居民档案,精准定位居民需求,网格员配合医护人员逐户上门提供基本健康体检服务,发放爱心物资;完善孤寡老人、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等重点人员健康档案,以“再等一会”“多跑一遍”的一“网”情深,织好群众身边“贴心网”。
  提升执法效能 强化治理“力度”

  街道深化推进基层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落实。加强业务轮训、专题培训,通过执法队伍整合提升全领域执法办案能力;落实“驻队律师”工作机制,为执法队员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推动全面依法治街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微执法”、违法建设治理、垃圾分类执法等专项执法行动,通过定人定岗定责,严查严打违法行为;及时回应市民群众的呼声诉求,立足“普法引导+执法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致力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
  构筑解纷机制 延伸治理“宽度”


  街道建成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简称“矛调中心”),通过组建“小窗口”、运用“小平台”、解决“小纠纷”,把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创新“融美共议”机制,搭建街道、村(社区)两级议事平台,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后上传到平台,村(社区)矛调中心第一时间调解,及时发挥街道议事厅作用;注重部门集成、力量融合,设置法律咨询、信访接待、劳动保障等常驻窗口,同时安排综合执法、社事办、派出所等轮驻部门,并针对跨部门、跨领域问题组建包案工作组。2023年,街道矛调中心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65件,成立49个包案工作组,成功调解163件,推动98.8%以上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接下来,八坼街道将继续优化制度、搭建平台、凝聚资源,建好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突破传统治理模式的壁垒,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