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们是区市场局虎丘分局的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行政执法证件,证件号码是……”日前,苏州市姑苏区行政执法人员吴晓宇和同事对某农贸市场一大闸蟹摊贩亮明身份后进行例行检查,发现该摊位销售的大闸蟹捆绑“阳澄湖大闸蟹”标识,但摊贩提供不了证明,经查,实为“阳澄湖镇大闸蟹”。“一字之差,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我们依法责令当事人整改并进行相应处罚。”
行政执法是否规范,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和百姓的幸福感。姑苏区建设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司法局局长黄慧说,近年来,姑苏区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在情和法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使行政执法既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又经得住民心的考验。
执法人员检查农贸市场
执法规范化有了“行动指南”
“还没有制式服装的执法领域,着制服的要求怎么达到?”“如果当事人申请回避,现场该如何处理?”……翻开不久前姑苏区印发的《姑苏区现场执法规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着装要求、执法用语、执法记录、监督检查等各类规范应有尽有,针对执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引》都详细地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指引》是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提升执法素养的行动指南。”姑苏区司法局副局长刘杰介绍,以往,行政执法存在着信息公开不及时、过程记录不标准等问题,直接影响着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姑苏区司法局为此组织区重点执法部门进行研讨,对问题逐一梳理,并制定相应举措,让行政执法规范化有章可循。
执法人员往往注重流程,容易忽略举止、语言等细节。林霞芬是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虎丘分局的一名执法人员,长期在基层一线,对此类问题深有感触。“有了这份《指引》,我们在执法中就更有底气。同时,也提醒着自己要规范执法,让执法对象心服口服。”
对照《指引》,姑苏区行政执法人员于小雪时节开启“冬训”模式。“报数!”“1!2!……”姑苏区沧浪街道的行政执法人员一大早在响亮的报数声中开始当天的操练,从仪容仪表、队列训练、执法设备使用,到业务知识问答、模拟执法等,一天的训练紧张而充实。
冬训
白天训练,晚间实操检验成效。训练当晚8时许,沧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竹辉路等夜间道板违停高发地段开展专项整治。在查纠违法行为中,执法人员活学活用,秉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理念,对违停车主进行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依法依规停车。
姑苏区实行由区司法局统筹组织对执法人员实行“清单化”培训,提升执法人员执法素养。在此基础上,区市场局举办“姑苏市监大讲堂”、区应急局通过VR技术实现非现场实景模拟执法……各执法部门业务提升大练兵席卷全区,为行政执法规范化锻造一支“铁军”。
打造法律服务品牌
服务型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这次处罚真的给我好好上了一课,能从5万元减到2000元,让我们有了继续经营的机会!”从事水果经营的高红对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苏锦分局为其开出的处罚结果很是服气。
原来,高红经营的水果店贩卖了超出其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的果切,违反了相关法律,面临5万元的罚款。在随后的处理中,高红积极配合,及时改正,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符合《苏州市市场监管系统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4.0版清单》中的轻罚事项。最终,罚款由原来的5万元减轻为2000元。
高红免遭高额处罚是姑苏区深化服务型执法的生动缩影。量大面广的临街店面、售卖各种美食的移动摊贩是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苏州古城留住“烟火味”的关键所在。如何服务好这些古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姑苏区为此探索服务型执法新路径,积极实施“免罚轻罚”制度,一方面给予企业纠错空间,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提高监管精准化水平,助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姑苏区依法办理免罚轻罚案件479件,减免罚款金额2591万余元。
如果说推行“免罚轻罚”是执法单位对企业轻微违法的“事后扶持”,那么开展合规指引则是执法单位为企业事前送上法治“定心丸”。欧菲斯办公伙伴(苏州)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文化用品、办公用品、塑料制品等业务的公司,不久前,姑苏区市场局工作人员来到该公司,为企业开展合规指引。“上门帮扶,给我们做了一次全面‘体检’,还得到了一套量身定制的管理体系提升方案,为今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欧菲斯办公伙伴(苏州)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志刚高兴地说。
想企业所想,把优质法律服务送上门。今年7月,姑苏区对辖区企业启动“一对一”帮扶行动,解答企业“急难愁盼”。姑苏区还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观察团的作用,在产业园、银行、党群服务中心等高频需求点位,开通“惠专线”政务服务直通车,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姑苏区司法局持续打造“平治欣荣”“法润新湾”等公共法律服务品牌,为企业带去合规宣讲16场,受益企业达206家。
多维联动凝聚法治督察合力
行政执法规范化落地见效,少不了有力的监督机制。
“案件承办人员的执法证件复印件必须要附在案卷中,虽然部分条线的案卷目录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是《江苏省行政执法案卷制作及评查规范》中是有明确要求的,须规范起来。”在姑苏区司法局举行的案卷评查结果向执法单位展开反馈现场,姑苏区政府法律顾问助理、江苏智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浩一一解释扣分要点,并回答执法单位关于实务操作要点的询问。
光有反馈还不够,“见面会”在姑苏区行政执法监督中也得到充分运用。今年上半年,姑苏区司法局联合区纪委监委、区委政法委、区城管委等部门组成4个督察组,对8个街道明确10项38条具体指标,并开展实地法治督察,还通过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的形式与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法制审核人员、一线执法队员沟通交流,收集诉求。
如何对一线执法人员进行横向监督?姑苏区充分发挥“驻队律师”的作用。在这里,“驻队律师”一岗多职,既是基层执法的“监督员”,也是基层普法的“宣传员”。
11月22日上午,“驻队律师”石卫照例来到沧浪街道办事处北三楼会议室,组织一月一次的执法能力测评。一小时后,他前往沧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法制科查看执法录入平台的案件录入情况和本月普通案件的案卷制作情况。下午,他还跟随执法人员与一个涉及拆除违章建设案件的当事人沟通,并给出法律意见。
目前,“驻队律师”已覆盖姑苏区各个街道,他们以独立“第三方”视角,发挥“外脑”辅助作用。今年以来,姑苏区各街道“驻队律师”累计参与研究重要事项37件、重大案件研讨52次,为行政执法规范化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