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八坼街道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通过解决“小纠纷”、运用“小平台”、组建“小窗口”,统筹各方治理资源,把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相约星期二” 小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11月21日上午,八坼街道汤华村“银宝工作室”负责人张银宝到村矛调中心“坐诊”,与4名退休老书记一起“相约星期二”,分析村里矛盾纠纷事项,探讨调处举措,及时就地解决村民诉求。
李先生兄弟俩关系长期不睦,今年7月又因弟弟修筑的一条道路,影响李先生进出,再次产生矛盾。张银宝和2名老书记及时介入,经常上门走访,苦口婆心做解释劝导工作,兄弟俩最终冰释前嫌、重归于好。“作为一名老党员,看到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要积极发挥余热和专长,运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方法,通过耐心沟通解释,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和困难,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老书记张海泉说。
张银宝25年扎根基层,独创一套矛盾调处工作法,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建立微信群,村民群众有什么需求和问题可以随时在群里反映。依托老书记、村干部、网格员等,对农村建房、环境整治等领域的矛盾纠纷提前介入。运用“冷热”处理法,即对历史遗留问题纠纷“冷”处理,找寻时机集中攻坚;对无利害关系的突发矛盾“热”处理,及时沟通协调,防止矛盾升级。
今年以来,在张银宝的带领下,通过“相约星期二”工作制度,汤华村矛调中心已将30多起小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实施“融媒共议” 小平台凝聚治理动能
八坼街道矛调中心积极搭建街道、村(社区)两级议事平台,链接矛盾调解、信访接待及其他民生事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融媒共议”平台上,街道成立议事厅,村(社区)矛调中心成立议事会,平时,网格员发现问题后上传到平台,村(社区)矛调中心第一时间调解,调解不成的反馈到街道议事厅。
“我们通过‘融媒共议’平台,发动村里有生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村民事、大家议,以接地气、冒热气的形式听民声、问民需、解民难,凝聚起有效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智慧与力量,村里的各类纠纷调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汤华村矛调中心负责人胡静健表示。
此外,八坼街道矛调中心完善“条块结合、分片包村”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将管理和服务工作覆盖至群众家门口;依托各村、社区网格员,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进行分析汇总后交议事会进行调处和答复,确保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得好。
今年以来,八坼街道各村(社区)矛调中心累计接待群众700多人次,解决矛盾纠纷120多件。
推动部门集成 小窗口发挥解纷大作用
八坼街道矛调中心注重部门集成、力量融合,设置了法律咨询、信访接待、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等常驻窗口;同时,安排综合执法、社事办、派出所等轮驻部门,整合多部门力量,为群众提供专业化、多元化解纷服务;在此基础上,针对跨部门、跨领域问题组建包案工作组,通过一个个小窗口,构筑矛盾调处化解的主阵地。
第二渔业村的沈先生在企业外派工作中因脚踝受伤,先后进行了两次手术,就补偿事宜与企业多次协商无果。八坼街道矛调中心在登记受理后,及时进行梳理分类,由信访部门会同相关单位成立包案工作组,与沈先生和企业进行多次明理释法。最后仅用两天,双方就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
今年以来,八坼街道矛调中心累计受理群众矛盾纠纷144件,成立49个包案工作组,推动85%以上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街道、村(社区)矛调中心作用,统筹辖区各方资源力量,优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工作模式,健全登记受理、流转办理、协调联动等制度机制,让矛盾纠纷发现得早、调处得快、解决得好,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八坼街道矛调中心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