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家港市人民法院乐余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优势,扎实开展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梳理村居特色亮点,与南丰镇和平村、南丰镇司法所联合成立“板凳援法驿站”,旨在加大释法力度,丰富普法形式,严格执法实践,自觉推动学法用法不断走向深入。
“板凳援法驿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坐”听说“理”。通过定期开展“法官接待日”,法官与村民板凳围坐,话家长里短,广泛收集法治宣传教育、特殊人群帮扶、矛盾纠纷化解等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截至目前,驿站共开展“法官接待日”5次,发放各类宣传册180余本,解决群众矛盾纠纷20余起。
搭建“援法”平台 营造法治氛围
驿站里,村官、法官、党员与群众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以前宣传法律,总是把大家集中到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端着文件念给大家听,让人感觉很拘束。”和平村党总支书记庞浒说道,而“板凳援法驿站”则是通过邀请村民“茶余饭后来坐坐,家长里短来说说”,了解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由村官记录后定期与法官沟通,全面掌握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依托“板凳援法驿站”不断加强法治宣传,倡导和谐家风,共谋美好生活,不断丰富“援法”内涵,营造浓厚的“援法”工作氛围。
汇聚“援法”力量 促进法治建设
“谢谢调解员同志,你们真是我的恩人呀……”家住南丰镇和平村26组的王奶奶在驿站红着眼睛对顾肖伟激动地说道。顾肖伟是2022年参加“村官与法官双向交流”活动的村官。聚集“援法”的核心力量,把村官、小组长、党员、退役军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及法律顾问等请过来,让他们当“主角”,让他们“包打包唱”,提升“援法驿站”队伍综合能力素养,让“援法议事”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更富公信力,充分发挥他们投身乡村治理的热情及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强化基层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援法”活动 增添治理活力
法官将矛盾事实清楚,具有调解基础的案件,通过村官将双方当事人约到驿站,从法律、情理等多个层面做当事人工作,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通过法官带案进驿站调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法律帮助,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有力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法官可以帮助当事人明晰自身权利和义务,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也能让更多村民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促进基层法治建设的同时提高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板凳连起来、村民围一起、聊的是家事、谈的是法治,论的是乡村振兴。
下一步,张家港市人民法院乐余法庭将以“板凳援法驿站” 为有力“抓手”,集民智解民忧,推动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构建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