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埂上桃源,沐篱下清风。400多年前,从苏州相城走出一位享誉中外的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他提出“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等“无讼”观点,通过非诉方式促使人们遵纪守法、定分止争。这一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要求十分契合。
“在具体案件处理中,我们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做好平息矛盾的‘守门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工作目标。”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俞水娟如是说。
汲古润今,法韵悠长。相城区人民法院从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资源中吸收法治营养,解构传承冯梦龙这一文化名片的发展内涵,打造“梦龙清风”诉源治理品牌,构建“三段式”纠纷化解机制。
诉源防治 依托前段治根,厚植法治理念
“我们年纪都大了,甚至有的人还是文盲。辛苦一年,没想到公司倒了。现在拿不到工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年关将至,30名年过六旬的农民工为讨薪归乡而不停奔波。
“该公司由于经营不利,资金链断裂,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这些工人将问题反映到了镇政府。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我院第一时间介入。最终,这一批追索劳务报酬纠纷案件仅一天便调解结束,为工人追讨欠薪39万余元。”相城区人民法院黄埭法庭庭长施磊介绍。
次年7月中旬,黄埭某公司老板突然弃企逃债,引起近百名欠薪工人聚集。黄埭法庭与黄埭镇社会事业局、派出所等部门现场处置,法官们当场开辟绿色通道进行立案、现场调解。快立、快审、快执,中秋节前,工人们工资全部执行到位。
作为基层司法的前沿阵地,相城区人民法院打造“梦龙清风”诉源治理品牌,致力于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两批案件结束后,法院及时向属地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出台了《黄埭镇企业群体性欠薪处置应急预案》。经后期调查,上述两批遭受过欠薪的工人大部分选择了再次返苏工作。
近年来,相城区人民法院吸纳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传递出的精神内核,将法治理念培养作为前段治根的重要手段。法院密切与基层联系,基于板块特色,打造“梦龙清风”及“法润和‘蟹’”无讼品牌。通过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无讼村(社区)创建“三个全覆盖”,下沉法官驿站、产业服务工作室、上门调研等方式,提升司法资源供给,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诉源共治 聚焦中段治症,建强解纷队伍
“感谢杨英代表,感谢法院,帮我们有效化解了矛盾……”系列廉租房租赁纠纷中的原告某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代理人将锦旗送到相城区人民法院黄埭法庭。
杨英是相城区人民法院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之一。此前,黄埭法庭受理了5件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因相应的租户未及时缴纳租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解除租赁合同关系、返还房屋并支付租金及占用使用费。由于案件牵涉到弱势群体,为有力保障困难群众的居住权、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同时平等维护出租方合法权益,法院邀请了人大代表杨英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
收到邀请后,她立即向法官了解案情,并通过电话了解当事人的具体困难。在基本掌握情况后,她又主动协调自己的工作时间,配合法官组织了法庭内的面对面调解工作,最终妥善解决了这批廉租房纠纷。
“我曾经在司法所工作过,现在是一名村书记,在调解基层矛盾纠纷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杨英表示:“现在我被聘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希望能够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法院与基层村(社区)的沟通交流,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实现源头治理。”
相城区人民法院于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动建立代表委员参与涉诉矛盾化解机制。首批选取30名热心纠纷化解、协调能力强、政策水平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在当地有一定威望的人大代表作为特邀调解员,实现“百姓纠纷、代表来解”。机制建立以来,代表参与化解纠纷112件,调解成功104件。
“一失其平,叫呼四出。析之以理,忿怒易销”,冯梦龙以理服人解民忧,也道出了法院品牌建设的重心。除了人大代表调解员,在非诉环节,相城区人民法院汇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社会化调解多种解纷力量,与区工商联共建商事纠纷调处平台、入驻区矛调中心、引入东吴国联民商事调解中心入驻诉服中心等,积极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手段化解矛盾,保障案件分流处置的整体效果。
为提供调解员解纷能力和法律素养,2019年,相城区人民法院与区司法局联合推动全区人民调解员实战轮训项目,安排调解员到法院进行“观摩学习+实战演练”。共培训各板块人民调解员62人次,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700余人次,在导师指导下实质化解纠纷近600件。
诉源深治 强化后段治本,案件分流速调
在诉源治理品牌建设中,相城区人民法院将冯梦龙“做事不求名而求实”的做事准则,作为低成本、高效率、实质性解纷品牌内核。
如果案件最终进入诉讼程序,法院建有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等类型案件的专业审理团队,促进当事人之间尽可能达成调解或速裁快审,实现纠纷一次性、实质性化解,防止“一案变多案”。
近三年来,受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双减”政策等因素影响,大量群体性纠纷涌入法院。对此,相城区人民法院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示范诉讼、寻求协同化解等方式,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系列纠纷、同类纠纷示范化解模式。某花园等3批260余件商品房销售、办证相关纠纷,某小区140余件装饰装修合同纠纷,50余件健身房、艺术培训机构“跑路”相关纠纷,某机电30余件工人工资纠纷……一批批在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敏感、矛盾易激化的群体性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教化防讼、化事息讼、明察听讼、量情决讼”。相城区人民法院将深入打造“梦龙清风”诉源治理品牌,将传统文化与司法实践相融,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用心做好诉源治理大文章,让非诉解纷切实成为老百姓首要选择和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