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引入更多力量协同作战 巧解社会治理“千千结”
2023-11-27 16:04:00  来源:新华日报 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
  “182∶200000”,这是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社会治理的“独家比例”。
  “182”是指社区工作人员的数量,“200000”则是目前枫桥街道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大概总和,从这样一个差距大的“比例”,可以一窥枫桥街道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作为苏州高新区的工业大镇,枫桥街道集聚了超1700家工业企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大量人口,这里的主要矛盾就体现在人口规模和治理力量差距上。眼下,枫桥街道正通过统筹划分综合网格、培育社会组织等方式,调动起更多元力量,让社区的“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巧解社会治理“千千结”。
132个网格网罗百姓需求
  将镜头对准马浜社区,这里是反映枫桥街道社会治理现实情况的生动窗口。马浜社区是一座纯动迁小区,有着很多撤村建居后上楼的老年人口,且由于街道集聚着不少工业企业,这座社区还承载着很多在周边企业工作的流动人口。马浜社区党委书记朱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社区居民已接近15000人,但社区工作人员却只有十几人。
  人口规模与服务力量差距很大,也是枫桥街道许多社区面临的共性问题。此前,枫桥街道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解决了不少治理难题。但涉及基层治理的工作事项面广量大,需要一套更行之有效的机制,凝聚起更大合力,让问题更快得到解决。
  如今正在各个社区铺开的综合网格机制,就是枫桥街道的具体实践。7月3日,枫桥街道召开综合网格工作推进会,将全域34.6平方公里统筹划分为132个综合网格。枫桥街道社区党工委负责人介绍,街道还为每个网格配备了一名综合网格员,优化整合综合网格与企业、商贸等专属网格,变“多网”为“一网”,实现综合网格“一网统筹”、网格人员“一专多能”,让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到网格。
  马浜社区综合网格员华福英便是这张“网”中的一环,她负责马浜花园西区172幢到187幢居民楼。“这几幢楼老人蛮多,大多不会用智能手机,就怕他们有什么突发情况。经常上门了解情况,心里才能放心。”华福英告诉记者,包括她在内,马浜社区有10名综合网格员,她们一起分工,每人负责400户左右居民,除了每三个月收集更新一次居民信息,她们还负责开展各类巡查走访、问题上报、纠纷调处和综合服务等。
马浜社区综合网格员华福英
  从“多网”到“一网”,人员的整合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枫桥街道落实联席会议、分流处置等,联动起综合执法等多方力量,保障网格的有序联动、高效运转。同时,枫桥街道又高标准建成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接入“12345”热线、寒山闻钟等信息端口,与苏州高新区综合执法、智慧审批等15个平台完成数据互联,与街道城管勤务指挥中心实现数据互享,推动网格化治理效能提升。
  运行以来,这张更集成、更有力的“网”,精准“兜”住了百姓更多需求。“社区解决的问题就地解决,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联动各个条线和部门,真正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马浜社区相关负责人说,这套机制已让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平价菜进社区等一批实事落地见效。
协同共治破解各类“小急难”
  午后时分,太阳照得暖洋洋的,家住白马涧花园三区48幢的居民刘阿姨带着孙女下楼遛弯。楼下的道路改造工程刚收工不久,从道路到车位再到两边郁郁葱葱的绿化,一切都很新,让刘阿姨不禁感叹,“现在出门、停车都更方便了!”
  更让刘阿姨感到欣慰的是,道路改造工程的落地,他们这些居民也出了一份力。原来,白马涧花园三区是一座老小区,此前由于小区修建时间较久,这条道路地面出现下陷的情况,一下雨就坑洼积水,给出行带来不便,居民们便向社区反映了问题。
  在收到居民提议后,龙池社区马上召集“周听月谈”老党员工作室、物业、业委会、居民等多方代表协商改造事宜,收集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方案,完善施工时间、车辆停放等细节,最终把方案确定了下来。没多久,原本坑洼下陷的道路实现变身。
  在龙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沈华卫看来,社区不仅要做好居民的“店小二”,更要做资源的协调整合者,居民提出建议,社区要多找资源,把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协同联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才能把事办到百姓心坎里。
新市民夜课堂
  将镜头放宽,在龙池社区之外,越来越多社会力量活跃在枫桥街道社会治理一线。成立“新枫景”志愿服务队,先后吸引了850余名志愿者加入,这支队伍在治安巡防、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中累计服务时长超45万小时;协调多方力量在木桥公寓创新开设“新市民夜课堂”,免费为企业职工提供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课程……有了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枫桥街道为民服务菜单更加丰富、更加多元。
  “治理光靠社区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调动多元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十分必要,能让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效能。”枫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枫桥街道通过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已孵化60多个社会组织,并建成“津彩议事”“心有邻息”“睦邻之家”协商议事厅12个,开展各类议事活动近100场,推动车位充电桩安装、小区电梯维保、高空抛物等群众身边急事难事有效解决。
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10月29日,来到刚刚启用的枫桥街道矛调中心,仿佛来到一座秩序井然的“医院”。进门就是导服台,群众在这里完成登记后,等待工作人员“分诊”取号,随后再被分流至非警务纠纷、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12个不同的窗口“把脉就诊”。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群众来访提出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往往牵扯到多个部门的职能。”枫桥街道司法所相关负责人陈孝洪说,为此,该中心引入人社、建设等9个部门,构建起预警排查、分流处置、联系会商、联调联动等8项工作制度。此外,针对辖区工业企业众多的特点,枫桥街道还特别在这里建立了企业“调解联盟”,为企业精准提供劳资纠纷、法律体检等服务。
  包括该中心在内,枫桥街道已建成街道、村(社区)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站)。该街道又引入了各类力量,矛盾调解精准度、专业度越来越高。例如,引入“枫·和”劳动关系工作室,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人,调解和裁决劳动人事争议;成立“清风若溪”反家暴工作室,向广大妇女、儿童普及宣传法律知识,做好反对家庭暴力、婚姻家庭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等。
普法知识宣传
  不仅矛盾来能化解,枫桥街道还往前一步,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上下功夫。枫桥派出所以非警务矛盾纠纷化解站为圆心,以7个社区警务室、1个企业警务室和1个集宿区警务室为半径,搭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在非警务矛盾纠纷化解分站,警务室警力、社区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等各类力量进驻,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将矛盾隐患解决在警情发生前。“王警官,我们组装车间俩员工闹矛盾了,你快来!”此前,在厂区内部巡逻的名硕企业专管民警王鹏松接到某车间线长电话,俩员工因零件传送快慢问题发生争执。15分钟后,一起险些升级的“风波”在王鹏松的及时调解下化于无形。
  截至目前,枫桥街道年均矛盾化解受理量3500余件、化解率90%以上。“接下来,我们还将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健全矛盾调处化解权责清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苏州枫桥落地开花。”枫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