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服务、一网式治理、巡处一体化……
近年来,常熟市公安局借助科技力量,优化警务模式,全方位提升守护百姓平安的温度、力度、速度。
一站式服务 让群众少走路
“以前办理居住证要去派出所,这里只需用手指点一点,工作人员就会主动上门,方便极了!”刚到常熟的廖女士,用手机扫了一下门口的“数字门牌”,便完成了入住申报。工作人员接到申报后,立马携带相关设备赶到廖女士家中,不出半小时便完成了办理。
记者跟随常熟市公安局东南派出所副所长一同走进小康警务工作站。蓝色大屏上,实有人口统计、人房关联情况、人口流转进度、矛盾纠纷化解等基础要素一览无余。社区民警带着辅警正根据一条条线索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屏幕上的数据,都是由居民自主申报、平台汇聚、派出所研判分析得出的。在常熟公安‘数字门牌应用平台’的基础上,我们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研发了‘常熟高新区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自运行以来,共接收自主申报信息2万余条,云治理效果显著。”东南派出所副所长介绍。
让“铁脚板”插上“云翅膀”。常熟公安通过优化技术架构、畅通数据衔接、搭建数据模型、强化数据分析,建成了首批配备“安居超市”“啄木鸟”等基层社会“智”理平台的5个警务工作站和196个警务服务站,打造了一批24小时智慧赋能中心,实现了警务模式从“面对面”向“键对键”的转变。
今年3月份,万达广场警务站推出了电瓶车上牌的举措,引得周围居民纷纷前来。
很多警务站附近有电瓶车专卖店,为了让居民们能够即买即上、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我们把上牌的业务从派出所下沉至最近的警务站,从而引导居民规范、安全出行。这只是我们业务下沉的举措之一。”常熟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室民警徐叶说。
目前,警情受理、证件办理、矛盾纠纷化解、政务信息“一站式”查询等便民功能已在常熟全市警务站得到基本实现。365天,警务站的大门时刻敞开,群众与公安之间的无形纽带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一网式治理 让百姓幸福更绵长
常熟市公安局虹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副所长吴益强指着电脑上用绿色标记的数据说:“这些是我们重点梳理的重复警情,通过指挥室‘大脑’将其背后的研判线索转化为具体措施,再点对点推送至相应网(村)格工作人员,确保工作落细落实。”
前不久,一起金桂家园邻里纠纷的重复警情引起了吴益强的警觉。他立即将线索推送至社区民警,并及时上门做好情绪安抚工作,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吴益强认为,只有“自下而上”地了解社情民意,才能“由上到下”地推动解决。
“把握好‘上’与‘下’的辩证法,小到群众一针一线,大到社会治理,至关重要,也极为必要。”吴益强说,我们以网格、村格为基础,大力推动“警网融合”机制,让警力向网格流动、要素向网格集中、问题在网格解决,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与警务工作高度融合。
16个社区、10个行政村被精细地划分成95个社区警务网格,每个警务网格建设1个警民联系点。吴益强每天的工作就是带着网格员以“扫街、扫楼、扫村”的方式开展社情民意收集、困难群体帮扶、矛盾纠纷化解、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
在现场,吴益强向记者展示了刚刚统计好的数据。该所今年以来累计采集“一标三实”信息3.2万余条,收集群众意见17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200余次,辖区群众满意率达到99.5%。
如今,一张多维立体、全域协同、共建共享的治理“网络”铺满常熟大地,守护常熟平安:
——网格化护企。常熟市公安局建立四级党建网格,组织600余名党员走进企业、商圈楼宇定期开展“虞企有约、护航发展”“法律服务进万企”等活动,惠及企业2万余家。
——网格化护渔。滨江派出所联合渔政部门成立“虞剑护江”专项联盟,在长江(常熟段)等重要水域建立河段长管理保护机制,今年以来共查处涉渔刑事案件18起,抓获嫌疑人25名。
——网格化护林。兴福派出所以村民、民兵、林区经营者为网格线,组建“林区联勤巡逻队”,今年以来共排查安全隐患56处,劝阻不文明行为121次,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民警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帮助农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巡处一体化 让平安守护更高效
近日,常熟市公安局梅李派出所民警汤志峰正在恒丰街附近巡逻,听到电台里的警情指令后,立马调转车头奔赴现场。短短90秒,现场集结了派出所、巡特警、交警铁骑的十余名警力,第一时间把犯罪嫌疑人控制住,保证了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九龙治水”“单打独斗”的作战模式,在常熟已经非常少见。巡处一体化改革以来,常熟公安横向打破区域限制,淡化警种标签,融合专业力量去“巡”和“处”,让派出所去补位,把比较优势转化成了发展优势。
处警结束后,汤志峰带着记者来到铁骑跟前,并一一展示车上的装备。“现在,我们的工作室还可以研发适合当地实际的应用装备。”
他提到的工作室,正是常熟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黄健工作室”。这两年,工作室聚焦实战,先后完成9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其中,车载专用反暴恐警用装备系统已获得国家产权局认证,并在全市范围内配发至基层所队。
汤志峰正介绍着,巡逻的铁骑从眼前飞驰而过,驰骋在城市间,为夜晚增加了更多安全感。
“现在处警都是按秒级计算,响应速度、处置效率跃升。”汤志峰深有感触地说。
汤志峰是一名老巡警,调到派出所后成为了社区民警。随着巡处一体化改革,他再次回到路面上,干起了专职巡逻民警的“老本行”。
话音刚落,汤志峰手中的警务通就跳出一条新的警情提示,一时间,指令收发、核处双线并进。为了“再快一秒钟”,常熟公安选择打造扁平化的指挥调度模式,通过搭建互通互联、高效快捷的勤务指挥一体化调度平台,减少运行层级,让处警人员“点对点”接收指令,大大提升警务效能。
有警接警、无警巡逻、动中备勤。15年,汤志峰见证了接处警模式的精彩“蝶变”。他深刻地感受到,深化巡处一体化改革,不仅能形成“1+1+1>3”的集成效应、倍增效应,又能切实为派出所松绑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