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昆山实践
2023-11-20 13:50:00  来源:苏州日报
  村里新建公共卫生间,部分村民不认可,工程就此耽搁,而组织村民坐下来谈一谈、评一评后,公共卫生间选址问题迎刃而解,“邻避”成了“邻利”。这是昆山市淀山湖镇永新村通过“公众评判”化解的又一个问题。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正是让群众遇到事情有地方“讲道理”“要说法”,才能有效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化解在萌芽。
  近年来,昆山针对矛盾纠纷多发领域、重点区域,持续将各类解纷平台建到基层一线、服务前沿,依托党政队伍、专业力量、本土乡贤等资源,通过多方协同、多级联动机制办法,全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以基层“小平安”构筑全域“大平安”,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昆山实践。
打造综合平台 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2022年,昆山市全面启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市级和11个区镇(街道)、347个村(社区)矛调中心建设,通过整合各类平台资源,实现了矛盾纠纷的“一窗”受理、“一站”服务,打造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终结站”。
  如今在昆山,市级矛调中心重点围绕矛调工作的统筹推进、矛盾形势的分析研判、疑难复杂矛盾的协调处置。在区镇中心,则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力量,全力将绝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地。
  周庄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副主任陈雪荣记得,前不久镇里多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第三方机构采取的治理措施不被村民理解,引发不少矛盾纠纷。对此,镇矛调中心组织村民和第三方机构负责人面对面,一起探讨、分析,最终通过改进治理方式,大大减少了类似矛盾纠纷。
  如今在昆山,依靠全市1.28万名网格员、微网格员,矛调中心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已经融入网格队伍日常入户走访,能够及时发现处置群众身边的各类矛盾纠纷。
  今年3月,昆山开发区南桥社区网格员在走访时收到群众反映,自己家中客厅墙面脱落和发霉。经了解,该楼还有3户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初步怀疑有住户管道漏水。通过反复排查、上门做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成功解决了该问题。
  今年以来,昆山市各级矛调中心共受理调处矛盾纠纷达2万件,超90%的矛盾纠纷在区镇(街道)及以下得到化解,基层村(社区)切实发挥了矛盾纠纷发现、处置前沿哨岗、中坚力量的作用。
聚焦突出问题 引入专业领域调解力量
  昆山社会主体多、人口流动快,利益诉求、矛盾纠纷复杂多元,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等领域矛盾纠纷较为突出。针对上述情况,各行业主管、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积极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稳定”责任,延伸服务触角,提供精准服务,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物业纠纷多为诉讼标的较小的“小案件”,但关系着居民生活品质、社会安全稳定的“大民生”。针对近年来物业纠纷多发的问题,昆山市法院、住建局联合成立全省首家实体化运行的物业巡回法庭。2021年10月以来,已处理物业纠纷2534件,诉前成功化解纠纷1874件,化解率达73.95%,较成立前同类纠纷化解率提升25.13%;受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660件,较成立前同期下降34.14%,审结652件,调撤率达71.32%。物业巡回法庭被评为苏州市“关爱民生法治行”十佳项目。
  昆山市法院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搭建辖区首个数字金融纠纷自治型调解平台——昆山金改区线上调解绿色e站,为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之间搭建一条免费、便捷、高效、公正的矛盾纠纷化解绿色通道。累计化解辖区金融纠纷2092件,司法确认665件,解纷平均用时仅5天。这一创新做法荣获江苏高院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改革创新成果三等奖。
  坚持长三角跨区域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创新构建长三角“跨域立案+线上调解”解纷模式。积极参与设立跨省域法庭“人大代表联络站”,聘请5名昆山人大代表及5名上海人大代表为矛盾调解员,协助做好沪昆两地跨域纠纷化解工作。与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盈浦、朱家角镇司法所签订跨区域调解合作协议,着重排查边界重点地域、重点部位、重点对象,随时掌握边界纠纷动态。
强化良俗牵引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昆山充分发掘各地长期以来沉淀形成的消除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各类良俗良风,深入提炼总结优秀文化精髓引入社会治理体系,增强基层村社区通过法治教育、道德评判等途径提升自治水平的能力,有力消除风险隐患,维护一方平安稳定。
  淀山湖镇,地处昆山和上海交界处,矛盾纠纷复杂多发。2015年,淀山湖镇率先试点探索“公众评判”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发挥老干部的作用,邀请群众参与,用“大家听得懂的话”,化解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昆山在全市推广“公众评判庭”做法。“公众评判庭”以“模拟法庭”形式,让法律工作者、群众参与到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中,在矛盾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引入公开论理、阳光辩理、群众析理的理念,使双方当事人在申辩、评论中明晰事理,最终消除矛盾或达成和解协议。有一个案例让淀山湖镇司法所所长单振春印象深刻,当时接到一起因遗产继承引发的纠纷,各方闹得不可开交,“公众评判庭”组织调解,邀请到场的均为各方当事人的亲戚,看到长辈都在场看着,最终当事人感到惭愧,当场撤回了诉求。
  “吃讲茶”,原本只是周庄镇居民聚在一起喝茶闲聊的传统习俗。2012年7月,周庄镇恢复“吃讲茶”场所,成立了“吃讲茶”协会,在各村成立分会,引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以喝茶场所为平台,开展“援法议事”活动,群众相关疑问、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也会摆上台面进行探讨。近年来,周庄镇“吃讲茶”的形式内容更加丰富,以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为素材,选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法治元素融入戏剧、戏曲等文艺演出,更加令人乐于接受和理解。
  “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化解在基层,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要求,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诉源治理,深化多元共治,不断提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质效,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昆山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的县域示范提供坚强支撑。”昆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唐秀峰说。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