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太湖边的网红打卡点岱心湾大桥游人如织。“岱心湾大桥东侧有两名游客意图翻越栏杆,行为危险,请尽快到场处置。”云端前哨岗民警通过智慧巡防感知设备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附近巡防警力下达指令,很快将游客引导至安全区域,及时消除了一起安全隐患。
近年来,苏州公安坚决贯彻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党委决策部署,全警动员、集智攻坚,立足合成作战、科技支撑、警网融合亮实招、谋实效,持续推动打击防范和源头治理双提升,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合成作战,以打促防
吴中分局民警带领网格员、志愿者在太湖水域周边开展常态化巡逻
前不久,张家港市杨舍镇华昌路一电竞酒店的高端主机显卡、CPU 失窃,工作人员拨打110 报警。3分钟,派出所民警赶到案发现场处警;17分钟,刑警大队民警完成现场勘验取证;1小时,情指中心完成初步研判工作,嫌疑人身份基本锁定,指令下达。当天21时21分,抓捕组将该犯罪嫌疑人抓获,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快侦快破的背后得益于信息互通、工作协同、打击联动的合成作战机制。苏州市公安局聚焦“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改革的要求,依托融侦中心建设成效,全面重塑业务流、数据流、管理流,刑侦、网安、食药环侦等专业警种部门侦查力量深度参与打击行动,为基层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强大支撑,迸发合成作战最大警务效能。
近年来,苏州市公安局紧扣违法犯罪特点,坚持主动进攻、以打促防,组织精干警力,加强专案攻坚,做到快侦快破,大力营造强大震慑态势。在合成作战机制支撑下,苏州各级公安机关持续做细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指令交办、落地查处等重点环节,感知洞察、干预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在全市81个警务工作站,派出所民警、巡特警和交警统一勤务、合成作战。路面巡防警力和情指中心视侦队伍捆绑作业,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实现“空地” 融合、快速响应。
最近,相城区公安分局中心商贸城派出所辖区市民周女士遭遇网络刷单诈骗,民警上门劝说未果。之后她被邀请至中心商贸城派出所“唤醒室”,最终在“听、说、读、练、看”全维度唤醒劝阻模式下幡然醒悟,终止了刷单行为,避免了财产损失。感动之余,周女士在“唤醒室”反诈墙边“打卡” 留念,表示会将反诈知识带给身边更多人,并希望成为一名“唤醒”志愿者。
2023年3月,市县两级反诈部门会同基层所队共同打造反诈“唤醒室”,依托“唤醒室”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沉浸式反诈劝阻“唤醒”服务,推动劝阻效率再提升,助力反诈工作取得实效。
苏州是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经济交往密切、人员流动频繁。为守护“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效,苏州公安全面推进沪苏浙联动、水陆空一体、市县镇协同的区域警务一体化建设,密切多部门、多警种联动配合,强化警务资源共享互补,主动融入“沪苏同城化”和“苏锡常通”区域警务协作,联合开展打击整治、联动挤压犯罪空间。如今,两地省际水路检查站、三地公安联勤警务站等区域警务一体化建设成果高效运转,通过信息共享、难点共管、治安共治、区域互联等,携手共同打造治安管理样板区。
科技支撑,织密防线
吴江区公安局黎里派出所“巾帼反诈宣传队”民警在古镇景区向游客开展反诈宣传(图/ 张晓东)
“山塘桥、通贵桥、新民桥警力请注意,瞬时人流量已超5000,启动二级限流,收到回复!”在山塘街便民服务中心二楼的景区指挥部,屏幕上的热力图已经局部转为红色。姑苏公安分局虎丘派出所副所长惠晓立即启动限流预案, 通过电台调度警力实时疏导。
指令下达,一呼百应。各点位民警带领景区安保人员,对游客走向实施干预疏导;在点位周边的上塘街、广济路上,交警同步开启交通引流,山塘中心警务工作站、新民桥警务工作站调度巡特警增援警力配合疏导;轨道交通内也响起了客流高峰广播提示。从景点中心到景区外围,人头攒动但秩序井然,多警种、多部门在数据赋能、科学指挥下, 为景区平安保驾护航,也为游客送上安心体验。
“景区人流量可感可控”是苏州公安“数智公安”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苏州市公安局深入推进“一号工程”数智公安实战中心建设, 不断深化大数据实战赋能体系建设,紧贴基层实战需求,研发智能模型,搭建应用场景,输出赋能成果, 打造了全警数智应用新生态。苏州市公安局深度应用“数智公安”建设成效,向科技要警力、向智慧要效率,“智慧巡防”“智慧轨交”“危管系统”等科技应用平台全量赋能实战, 不断将科技赋能实战的强警之路走深走实。
前不久的一个深夜,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通安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一辆汽车冒着火光,周边停放多辆汽车。民警及时将情况报告给指挥室,值班民警一键调度周边巡防警力增援,及时消除了一起重大安全隐患。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离不开“智慧巡防”系统对巡逻防控的支持。
近年来,苏州公安提档升级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全面推广“潮汐布警巡逻”模式,在“智慧巡防”系统的赋能支持下,路面警情、警力、装备等警务信息资源“一图展示”,可实时分析形成实时警情态势图,根据警情设置必巡点和重点巡区, 动态优化巡防布警方案,实现街面治安可看可感、路面巡处可调可查。在热点景区、网红夜市、热门商圈等人员集聚区,依托“智慧巡防”系统增设人流热力图智能感知功能,人流量一旦达到系统设置的阈值,便会自动发出预警,对应处置预案随即启动。
聚焦公共交通安全,苏州公安搭建了地铁公交智慧警务平台,全量汇聚公共交通数据资源,开发多场景实战应用模块,警务平台连通智能化安检设备,实现对各类危险品的智能识别、自动预警、同步响应,最大限度释放大数据赋能实战应用效能。
“数智公安”让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跟着需求走,推动巡防效能大跃升,切实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
全警入格,源头治理
斜塘派出所社区民警根据“全警进网格、入户送平安”要求,对辖区某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走访,发现在工程建设项目部门口有人员聚集讨薪并伴有争吵声,场面随时可能失控,社区民警及时介入处置。
经了解,该工地因为一位工友作业时手臂不慎受伤,包工头将大部分工资用于垫付医药费,这才导致部分工人工资拖欠。社区民警通过“圆融”警务平台将相关信息流转至苏州12345政务服务平台,由平台下发至对应社区及人社部门。最终在斜塘派出所民警与多部门的协调联动下,督促工地项目方于当晚将工资全部补发到位。
苏州各级公安机关深化“全警进网格、入户送平安”活动,创新推行社区警务与网格事务相结合的“警网融合”工作模式,把警格嵌入网格,依托云上网下工作平台,实现“警网一体化”运作,对可能引发案事件的家庭、邻里、婚恋、债务等突出矛盾纠纷逐一评估、跟踪掌握、对账销号,及时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不久前,吴江区公安局七都派出所民警在带领网格员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居民老李反映楼上邻居老陈家漏水导致自家地板损坏,多次协商未果,双方产生矛盾。
由于双方就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存在争议,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避免矛盾激化,七都派出所通过“苏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移交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窗口,并流转相关责任部门。两日后,律师、村(社区)、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和民警一起上门,从法律规定、房屋维修等专业角度把道理讲明白,解开疙瘩,双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握手言和。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是“警网融合”工作机制的一个重要载体,整合了司法、综治、信访、劳保、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职能,还引入了劳动仲裁、司法审判以及“七娘舅”“江村阿姨”“老钟调解室”等社会调解组织,是一个多方共建、多元共治、全民共享的矛盾纠纷化解综合平台。
苏州各级公安机关下沉警力开展全警大走访活动,在“警网融合”工作机制支撑下,民警辅警和村(社区)网格员深入辖区、企业、村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主动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主动前移调处工作,改变原有的“坐堂断案”为“上门服务”。
“通过苏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全流程网上登记、网上受理、网上分流、网上督办, 缩短调解时间,减少调解成本,让群众少烦心。” 七都派出所所长程利说,通过该平台,公安与法院、信访等相关部门“信息互联、线上互通”,实现了受理、流转、办理、反馈、评价的业务闭环。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近年来,苏州市公安局将蓝盾志愿者队伍建设与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 按照“政府引导、公安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的原则,积极打造苏州高新区“新枫景”、吴江“全民防”、吴中“平安联盟”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者服务品牌,驱动全市125.7 万名蓝盾志愿者参与治安巡逻、交通勤务、应急处突、网格化治理、防范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