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司法所积极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吴门桥街道居民数量多、小微企业多、人员结构复杂的特点,积极盘活多方资源,借助社会力量,构建了重点突出、覆盖全面、体系完备的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网络,筑牢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矛盾纠纷及时解
苏州吴门桥司法所坚持“抓小、抓早、抓苗头”,力争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介入萌芽时。依托三级调解网络,充分整合人民调解员、社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社区法律顾问等资源,凝心聚力、只争朝夕,扑下身子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定分止争效果及时体现。
今年7月,吴门桥街道某小区在进行物业公司更换时,由于未与原物业公司完成物业费用结算,新物业公司入场时遭到了原物业公司的强烈反对,新旧两家公司陷入僵持,工作交接受阻,小区物业服务暂停。通过社区网格员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吴门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同社区调解员、网格员开展纠纷调解工作,请两家物业公司暂时搁置争议,做好业主服务,经过9天5次调解,两家物业公司终于达成共识,顺利完成了交接。
通过不断织密矛盾纠纷排查网络,畅通纠纷多元化解渠道,今年以来,吴门桥已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0余次,切实推动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
调解网络全覆盖
近年来,吴门桥司法所以人民调解为牵引,开展“护稳定、助企业、帮群众”三项行动,积极参与化解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大情小事,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有所增强。街道实现调解网络全覆盖,29个社区均建立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触角延伸至每一个大街小巷。
上世纪80年代,吴门桥街道内某国有企业为解决安置员工居住问题,将公司厂区中的两间房屋安排给职工李某居住。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该公司欲把厂区房屋整体出租,用于打造姑苏区产业园改造品牌示范项目,但因李某某一家住房问题未能解决,该厂区无法顺利出租。为确保产业园如期完工,吴门桥街道人民调委会广泛开展走访调查,积极进行入户调解,终于促成该公司与李某某达成和解,李某某同意搬离房屋,产业园改造得以顺利开展。
吴门桥街道各级人民调委会既注重发挥自身力量简事快办、小事精办,为小微矛盾纠纷处理提供法律保障,防止小问题上升为大冲突;又善于上下同心整合力量,聚焦辖区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征地拆迁、物业服务等领域的矛盾纠纷,积极参与重大项目中的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今年以来,街道调委会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0余次,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调解普法两相融
“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近年来,吴门桥司法所持续加强人民调解宣传工作,“调解”与“普法”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同步发力,大力宣传人民调解“零成本、效率高、效果好”等优势特点,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吴门桥司法所注重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到基层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依托象牙法治文化公园等阵地,结合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提优,不断丰富人民调解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法治熏陶作用,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知晓率,进一步夯实“有纠纷,找调解”的理念;积极推进社区544名“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每个社区不少于5名的优质“老娘舅”调解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调解宣传教育活动,以点带面助力社区法治建设;充分运用“法润民生”微信群,在实时解决社区和群众问题的同时,不定期推送有关人民调解的知识和案例,切实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影响力。
人民调解工作是吴门桥司法所的一大特色,为此,吴门桥司法所特别注重加强以案释法力度,对影响较大的调解个案复盘总结,提炼形成调解案例,并连续两年获评苏州市十大优秀调解案例,实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和谐一方”。
下一步,吴门桥司法所将不断丰富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努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更高质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