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江宣 记者 张羽馨)近日,苏州市吴江区法院汾湖人民法庭依托在东胜村警务站设立的法官工作站,提前介入一批欠薪纠纷处理,在助力达成调解的同时紧盯后续履行,取得较好效果。
“我不是不给钱,你们把活干得一塌糊涂,验收都不能保证合格,剩下的钱不能给你们。”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激动地说。“车钥匙在我这儿,你哪儿也别想去。”“反正报警了,今天必须给个说法。”……一群工人七嘴八舌地围着男子。
这一幕激烈争吵发生在东胜村警务站,当天下午4点多,7名工人讨薪未果,将“老板”堵到了警务站。民警耐心劝导,工人们情绪虽有所缓解,但仍揪住其不放,要求立即支付劳动报酬。依托法官工作站联动机制,民警立刻联系汾湖人民法庭驻站负责法官程鹏,请求支持调解。
接到电话,程鹏立即赶到工作站。经了解,被堵的建筑公司负责人王某在去年7月承包了北厍某公司厂房扩建工程,其中的水电安装项目分包给了李某,李某组织了16名工人进场施工。工程结束后共计产生劳务费17万余元,王某陆续支付了7万余元。之后王某与17名工人签订协议书,确认尚结欠工资10万余元,承诺分两期支付,并于今年1月底付清。然而,王某支付了6.8万元后,余款3.3万元一直未付。
程鹏分别给工人和王某做起工作,在安抚工人们情绪的同时,告诫王某拖延支付的法律后果,并将李某列为第三人参与调解,消除王某的付款顾虑,以便一次性解决纠纷。经过2个多小时的协商,最终王某承诺再分两个月支付余款3.3万元。双方签署调解协议后,工人们当场将汽车钥匙交还王某。
过了近一个月,眼见付款第一期履行期限将至,程鹏拨通了其中一名工人的电话。电话那头工人表示,没想到法官还惦记着他们的工钱,并告知第一期款项不到两周便落实到位,剩余工钱也不用担心了,事后王某又主动联系他们,大多数工人现在又到王某公司承包的其他工地干活了,双方信任合作关系得到修复。
汾湖人民法庭庭长厉昱中告诉记者,法庭联合北厍派出所、汾湖司法所和汾湖劳动保障部门在北厍智能制造核心区共同推进“两站一中心”建设,法庭指派法官建立定点联络机制,开展就地立案诉服、就地调处、就地执行等司法服务,提前预防和靠前化解片区内各类多发纠纷,真正打通服务辖区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