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昆山市淀山湖镇的大街小巷,法治标语和普法海报随处可见;在乡村戏台,戏曲唱段融入法治知识,群众喜闻乐见;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内,普法志愿者在开展研学之旅中进一步学习民法典知识……
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实践,成为淀山湖镇普法工作的生动缩影。
奋进新征程,以制定和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为抓手,淀山湖镇始终用普法教育引导法治实践,着力提升“八五”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主要以法治小戏、跨省联合普法、打造多方联动普法队伍、“公众评判庭”以案释法、精准普法等多种方式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内涵,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营造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法治氛围。
开展“戏法同行” 普法教育入脑入心
淀山湖镇依托“中国民间戏曲之乡”的优势,深入挖掘本土戏曲艺术的丰富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小戏”为传播载体,将法治理念与传统戏曲相结合,倾力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品牌。
以法治文化为引领,依托“戏曲之乡”的文化底蕴,通过打造“法治小戏”文化品牌,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10年来共创作编排《一网打尽》《政法之光》《村民的名义》等反映法治热点问题的戏剧20余部,题材紧扣群众生活及法治工作中的真实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法律知识传送给群众,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让法治既入眼更入心。近年来,荣获第四届“中国·宜兴·梁祝戏剧节”剧目三等奖、第三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评奖活动表演艺术类(戏剧)银奖、2010年苏州市第六届小戏、小品大赛银奖等荣誉,在全镇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擦亮“法治小戏”品牌。目前,已建成以法律宣传为主题的法治公园,将法治文艺小戏、小品等视频在大屏循环播放,让群众在休闲娱乐过程中自觉接受法治洗礼。
助力“法治长三角” 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
近年来,淀山湖镇因毗邻上海,地方经济发达,人员流动性大,刺手矛盾纠纷较多,一直都是司法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当地群众尤其是村民们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缺失,更是让人一直头疼的顽疾。为此,淀山湖镇司法所联合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司法所、盈浦司法所、香花桥司法所等多家兄弟单位,以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为目标,以推动基层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为理念,以“临沪尚法”淀山湖跨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依托,积极探索建立法治宣传联动长效机制。
工作中,坚持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的原则,多管齐下开展法治宣传。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展示宣传图板、散发宣传材料、举办文艺演出等形式,定期在边界地区联合组织开展“凝聚临沪尚法力量助推沪苏法治同城”跨省法治讲座、“跨省法宣联动推进乡村振兴”2019年淀山湖镇“临沪尚法”法治文艺专场演出等普法活动;与毗邻地区司法所携手开展“以案释法”宣传活动,用真实案例和通俗语言,直观、形象、生动地向社会公众释法说理,传播法治正能量;擦亮“法治小戏”品牌,深入挖掘淀山湖镇“戏曲之乡”的优势,充分发挥文化辐射功能,邀请青浦区接边司法所围绕群众法律需求携手创作法治戏曲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戏曲形式,让法治观念在“润物无声”中入脑入心。
自2018年以来,当地累计开展多所联合法治宣传活动20次,法治讲座6场,文艺演出3场,受众约6000人次,有效宣传了法治知识,增强了民众的法律素养,形成一道独特的法治宣传风景线。
践行“法宣育民” 打造普法队伍凝聚合力
普法队伍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人才保障。为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广大干部群众在普法中的积极作用,构建社会化“大普法”格局,淀山湖镇致力于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多方联动普法队伍。
多方联动普法队伍包括4个专项服务队。其中“法治同行”服务队由相关部门单位业务骨干、专业律师组成;“法护青春”服务队由“法治校长”组成;“法润淀湖”服务队由法治文艺团体负责人、成员代表或有法治文艺专长的个人组成;“法进万家”服务队由人民调解员、村(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等基层工作人员组成。
成立普法队伍坚持广泛动员、多方参与,突出社会化、群众性,主要由从事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教育等工作的人员组成,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企事业单位法律事务工作者、高校法律专业在读学生、接受过系统法学教育的各行业人员以及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积极性。为确保普法队伍能力素质和工作效果,淀山湖镇司法所对普法服务队成员的基本素质、法律知识水平及主要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
近年来,为构筑全社会大普法格局,由多方联动普法队伍联合淀山湖镇司法所、派出所、综合执法局、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安监办、市场监督分局、中小学等单位共同普法,充分利用“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8”司法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交通法治宣传日、“5·12”防灾减灾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精准普法。结合垃圾分类、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开学季等主题活动,将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强化“以案释法” 以平台发挥普法作用
近年来,淀山湖镇将依法评判贯穿于“公众评判庭”这一“模拟法庭”的人民调解全过程。在评判工作中加强法治宣传,全面提高广大群众法律意识,形成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权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普法氛围,使“公众评判庭”的每一次评判成为法治宣传的新方式。并针对纠纷症结和双方争论焦点,以案释法、以案析理,促进各种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和认可,进一步发挥“公众评判庭”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成为“群众相信、干部放心、当事人舒心”的“公众评判庭”。
“公众评判庭”一改之前单一的宣传模式,为广大群众搭建了一个法治学习平台,立足模拟法庭的载体,分析实实在在的案例,通过法理、情理来教育和引导群众,使得法治教育更具直观性,让每一次“公众评判庭”的开庭成为普法宣传的平台,达到“评议一件事、普法一群人、教育一大片”的普法效果。
立足“法治需求” 精准满足群众获得感
近年来,淀山湖镇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通过“线上普法+线下宣传”的全新普法手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
一方面,抓好各类群体特征实施精准普法。该镇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8”司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工、村(居)民和特殊对象等群体的不同特点,准确把握普法需求,分类实施、精准普法,年均开展民法典等各类普法活动55场,发放宣传资料30万份,进一步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抓好疫情防控推进精准普法。该镇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灵活运用户外设摊、电子显示屏、法润民生微信群、尚美淀山湖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和形式,年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主题活动18场,推送依法防疫微视频30部,向各村、社区发放关于中共党员、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媒体从业人、医护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普通市民、学生七类人群的《假如春天有声音》系列防疫法治宣言海报300余份,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科学防疫的理念。
下阶段,淀山湖镇将进一步在实时普法、公益普法、精准普法上下足功夫,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探索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订单式”普法项目,从教化式普法到互动式普法,从单纯的法治宣传到普治结合,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发挥法治宣传在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中的作用,不断扩展普法的深度和广度,奏响淀山湖镇普法“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