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区长桥街道:基层善治铺就“幸福底色”
2023-01-10 14:42: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为苏州市吴中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吴中区长桥街道锚定吴中“首善之地”目标,肩负起展现吴中城市品质和形象的责任使命,以社会治理能效提升助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基层善治铺就民生“幸福底色”。

  共建共享 

  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感 

  最近一段时间,吴中苑社区“老来乐”志愿团队负责人许剑平很忙碌,在长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她带领团队专注服务社区8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每月固定开展两次活动,或上门送温暖,关心老年人健康,或把行动方便的老人组织起来,开展健康讲座、文艺活动,受到大家点赞。

  2019年,在几名党员的带领下,吴中苑社区“老来乐”为老服务志愿团队、星火居民互助志愿服务队等队伍,通过定期组织志愿者队伍培训,不断提升团队的服务水平与能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为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了融洽邻里关系、助力社区治理的重要桥梁。

  孵化社会组织,走出“善治+自治+共治”新路子,在长桥,越来越多党员、居民代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民生服务。而为了更大力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推进民事实事项目建设,长桥街道还常态化开展“幸福微实事”和“社情民意联系日”两大活动,擦亮“善美长桥·幸福银龄”“亲情+”家庭医疗服务等民生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多元养老扎实推进。“善美长桥·幸福银龄”为老服务品牌建设实效凸显,老年人助餐服务覆盖20个社区,日送餐约1100份。进一步提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能力,积极构建居家养老“15分钟生活圈”,目前,长桥街道居家养老援助累计服务2.5万人次,2022年还完成了辖区100户适老化改造任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舒适、安全、适老的生活环境。

  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长桥坚持关注好“一老”,更关注好“一小”。依托“街道儿童关爱之家”,积极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广泛链接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爱心人士等资源,为困境儿童送上“开学礼包”,开设职业体验、就业辅导、手工活动等公益课程。长桥街道“儿童关爱之家”运营两年以来,在保障儿童权益、支持赋能家庭、构建共助平台、导入共享资源、助力儿童发展等方面不断发力,持续为辖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已开展活动超200次,提供专业个案、小组服务达200人次,直接服务超过1000人次,曾在江苏省“关爱之家”建设运营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一。

  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致力治理共建共享。去年,长桥街道继续启动“幸福微实事”社区参与式治理,覆盖20个社区,共征集意见建议5600多条,参与提议超过3.5万人,参与率达33.9%。筛选出的民生实事项目由各社区分别召开“圆桌会议”由居民进行推选,包括工程建设类、设备采购类、公共服务类等多个方面,后续将陆续落地实施。

  为了解决59个零星无物业小区“失管”状态,街道通过市场化招标形式,选聘第三方物业公司,全面推进“大物业”管理,强化无物业小区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并参照老旧小区考核的方式进行经费补贴,积极鼓励各类小区通过规范手续组建业委会,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中来,截至目前,共有15个小区成立业委会,1个小区成立物管会,小区自治管理逐渐向纵深推进。

  长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聚焦民生实事、难事,民生服务“中心首位度”进一步提升。

  文明浸润 

  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走进长桥街道吴蠡雅苑小区,不少楼道内穿上“美丽新衣”,通过文化装点,绿色新风、书香致远、垃圾分类、百孝为先等主题墙绘很是惹眼;在城中苑,墙角和小径的边缘地,成为居民大显身手的空间,多彩的植物随风摇曳,为路过的人们增添了一丝色彩和活力。

  一步一风景,处处见文明,小区里小小楼道和边角地带的蜕变,成为长桥街道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具体成果体现。长桥街道立足“文明创建常态化,城市治理精细化”理念,编制下发《2022年长桥街道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责任清单》,对涉及责任的13项测评点位进行全面分解,细化责任。绘制“思维导图”,一图读懂文明创建,精准落实工作任务。农贸市场、医院及周边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点位责任制和机关包网格志愿服务活动重点落实,推动创建工作抓经常、经常抓。

  做好文明创建,更做好文明培育和文明实践。长桥街道将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落脚点,积极探索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新思路新方式,切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做到点子上、做到百姓“心坎里”。

  充实壮大志愿队伍。发挥志愿服务指导分中心联络纽带作用,建立骨干沟通网络,吸纳更多力量汇聚长桥、服务长桥。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青蔓藤”“速卖房”等一批企业志愿团队,200多名街道志愿者、200多名社会志愿者共同投身疫情防控各条线。引导小微企业主、大学生、退休党员等人群充实志愿力量,培育“吴中彩虹之约”“破晓之光”“天华白桦树”等新生志愿队,队伍结构得到优化。街道网络注册志愿队611支,注册志愿者4.9万余人。

  加大全民阅读优质供给。聚集各方力量,加大优质阅读资源、服务、活动的整合和创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阅读活动多彩开展。依托图书馆、社区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丰富的图书资源,阅读活动常态化开展,在全民阅读的专业化、大众化和品牌化上下功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更多社会力量为书香长桥助力,构建“高品质、有温度、有深度”的阅读空间。“云上‘阅’会·书香悦享”主题活动以线上分享模式推出。线下“书香澹台”亲子阅读开展25期,暑托增能营“每日共读”特色阅读分享活动开展17场,“每周文智课堂”名师文学提升班开展10场,特色阅读项目的开展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深入群众问计问需,聚焦文化供给、儿童关爱、为老服务等重点需求,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品牌文明实践项目。“文润长桥”丰富居民文化供养。瞄准居民不断攀升的文化需求,持续做好“蠡墅书场天天演”等品牌文化服务。开展“多彩长桥·群文汇”系列文化惠民项目,举办《乐动吴中》文艺演出、“百匠百课进所站”等活动20余场。

  党建引领 

  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冬至时节,苏州气温连续走低。随着近期居家人员增多,外卖需求量激增,与以往送完餐只能在寒风中等单不同,美团外卖小哥张继林现在有了新去处。在万达商圈的“长新驿站”内,他和同事们在忙碌的工作间隙,给手机和自己“充满电”,并得到热水补给,这让他们感到暖意融融。

  2022年以来,长桥街道实施“两新”党建“红色堡垒”工程,重点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深入开展“海棠暖心”关爱行动,在万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吴中人民医院等多个点位加载“海棠花红”党群服务点,设置休憩纳凉、饮水充电、餐食加热等便利服务。“长新驿站”的设立,正是聚焦新就业群体“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的实际需求,配备了服务台、书柜、桌椅等基础设施,并提供手机充电装置、急救药箱、饮用水等多项免费服务,还设置了党群书吧。而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张继林他们也成了社区“流动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文明行为宣传引导,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服务并凝聚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是长桥街道以党建引领激活社会治理新活力的缩影。长桥作为吴中中心城区,运河以南城市更新速度快,人口众多、结构复杂,运河以北城市建成区早,居住密度大、老年人口多,社会治理面临不小挑战。如何因地制宜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破解一件件治理难题,考验着基层治理的能力。为此,长桥把破题的切入点着眼于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完善和创新,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的向心力。

  在东吴社区,为解决社区党员年龄老化、流动性较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有限等突出问题,近年来,社区党委运用“内外优势互补,搭建岗位平台”的理念与思路,建立党员“茶叙恳谈”机制,由社区党委书记与各支部书记每周末召开碰头会,并充分利用党课等党日活动,就社区民生实事向党员发放提议征集表,强化宣传引导,最大限度地深入听取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与党员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广大业主参与社区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苑北社区辖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但面对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老旧小区多、零星无物业楼栋多等挑战,社区党委秉承“一核多元”工作服务理念,着力打造社区服务、社区教育、居民活动、居民自治“四大平台”,成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治安调解”“扶贫帮困”“支部建在网格上”等红色先锋队,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打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通过不断推进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关心居民诉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全街道20个社区109位网格长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抓实干,用一张张小网格编织出基层善治善理的新画卷。

  “依靠党建引领,街道越来越多社区有了社会治理的新抓手、新平台、新机制,更激发了新活力。”长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高水平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用好用足楼道长、老党员等队伍,居民自治水平不断提升。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