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常熟市:“四坚持”打造法治体系江苏实践样本
2022-12-02 10:35:00  来源:常熟政法

  近年来,常熟市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江苏实践指标》明确的实践方向、目标任务、工作要求等,积极探索基层法治体系建设的方法路径,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先后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全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活动先进地区”“全省法治督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坚持高起点谋划 

  突出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紧盯让法治成为常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个目标定位,突出规划引领,制定法治常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规划两方案”,构建起“一体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统筹各项任务有序推进;突出制度先行,聚焦提升制度质量,严把文件制定审核关,实施规范性文件目录管理,坚持定期清理和常态清理相结合,2021年以来,全市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报备率均达100%,编纂了《常熟市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汇编》,先后开展4次文件清理,累计审查96件,废止10件,全市规范性文件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得到切实提高,制度规范体系日益完备。

  坚持高水平推进 

  突出统筹协调全面落地 

  聚焦全面依法治省各项部署要求在常熟落地落实这个关键,突出统筹协调,着力健全完善多方协同、关联贯通的工作推进机制,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牵头抓总、运筹谋划、督促落实的职能作用更加凸显,依法治市4个协调小组实现实质运行,全市14个乡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突出全面落实,坚持滚动式推进,每年制定出台年度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方案,实行项目化部署、清单式管理,推动各项任务在法治建设各领域中落地生根,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显示度更加明显,如在全省率先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标准化体系化试点,累计推出“引进人才子女入学”“企业注销”等91项“一件事”改革,取消353项证明事项,等等。

  坚持高标准建设 

  突出匠心打造彰显特色 

  着眼打造特色亮点这个重点,结合常熟法治建设实际,在常熟市镇域(街道)综合执法改革成为全国新型示范区、普法宣传成为全国最靓丽名片的基础上,着力打响更多常熟法治建设品牌,不断提升常熟法治美誉度。坚持法治为民,着眼解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落实难的问题,在苏州全市率先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检察公益诉讼联动机制,启动生态损害赔偿案件62件,涉及生态损害赔偿资金超过700余万元;着眼解决办案周期长的问题,建成“一站式”执法办案综合体——执法服务中心,推动公、检、法、司、医疗、邮政机构常态入驻,促进送押看管、体检检测、侦办审核、起诉审判、法律援助、邮寄送达等“一站式”办理,不断释放司法效能。坚持数字赋能,建成综合执法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镇域综合执法案件办理全程网上运行;设计研发“国家司法救助智慧平台”,经不断优化升级,在全省三级126家检察院全面推广,得到最高检调研督导组高度肯定。此外,在法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重大行政决策全流程管理、多元矛盾纠纷非诉化解等方面,也有许多好的经验做法。

  坚持高质量监督 

  突出以督促建以督促优 

  围绕提升法治建设成效这个目的,着力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常熟建设的满意度。为强化综合执法队伍管理,印发《关于加强镇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及执法辅助人员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为提升监督实效性,自主开发市综合行政执法网上操作平台,启用智慧司法云管理平台,实现对各镇(街道)综合执法管理运行状况的实时、动态、可视化管控;为提升监督科学性,创新“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多维执法监督模式,重大行政执法案件书面审核率达100%。坚持将法治建设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将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三个纳入”,灵活运用督察、考核等方式,加强对法治建设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突出以督促建、以督促优,不断提升法治常熟建设的整体水平。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