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为人民。回望过去的十年,苏州公安机关忠诚履职、勇于担当,高标开展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全力守护群众安居乐业,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守护平安,苏州公安一直在路上。
铸盾亮剑 让安全触手可及
2012年5月,在公安部直接指挥下,苏州市公安局组织警力远赴东南亚6国,成功摧毁一特大跨国境电信诈骗犯罪网络,捣毁拨打诈骗电话的犯罪窝点35个,破获涉及全国的电信诈骗案件510余起。
由于当时的办案条件所限,侦查员只能采用传统的工作手段,在虚拟的电信网络空间里搜集证据。时任专案组侦查员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俞航回忆道,他们一个组七个人,要梳理分析近亿条数据信息,“这就像‘大海捞针’,并要捞得准、捞得快。”
最终,俞航和同事经过两个月的昼夜连轴转,最终虚实对应、落地查证,凸显出犯罪链条。如同创业,这些艰辛不仅让他们成功破案,更提高了他们的工作信心,积累了破案经验。
十年来,瞄准这些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新型违法犯罪,苏州公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研究“技术防”反制,用代码锻造智能反诈“杀手锏”,用数据铸就精准劝阻硬盾牌,打出了“数战数决”组合拳。
由于工作出色,俞航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家,获评“江苏最美警察”;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被授予“公安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苏州研判中心”“公安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实战培训基地”。
“人民公安”,这是对公安队伍本质的明示: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十年中,全市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开展“净网”“断卡”行动,捂紧老百姓的“钱袋子”;开展“昆仑”行动,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推进扫黑除恶,让朗朗清风吹进百姓心田;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多元调解 画好共治“同心圆”
李菊芳,原姑苏区观前社区书记,退休后被姑苏公安分局观前派出所聘请为调解员。国庆期间,观前商圈人流激增,各类纠纷随之增加,李菊芳和其他经验丰富、亲和力强、群众基础好的退休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苏阿姨”调解室,帮助当事人舒缓情绪、打开心结、握手言和。她们如同热心的邻家阿姨,让群众“进门一脸囧,出门满脸笑”。
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步行街,观前街拥有6000余家商场店铺、年均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十年前,调解力量以民警、辅警为主,调解力量薄弱、工作强度高。”说起这些,曾在观前派出所工作十余年的姑苏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李慧表示,她一度“压力山大”。
如何破题?时任社区民警的李慧和同事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品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纠纷调解,“苏阿姨”调解室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工作载体。
十年间,观前派出所迎着矛盾去、对着问题走,主动对接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会同商家、店铺设立人民调解工作站,将市场管理员、专职安保员、热心群众纳入调解队伍,建立“一条龙”纠纷处理流程;利用警企联席例会,定期组织商户通报纠纷警情、调处情况,分析纠纷原因、特点,研究预防和化解对策,不让“小纠纷”演化升级;同时,还在全市率先试点、建立健全“律师进所”“庭所对接”等工作模式,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三调联动”,构筑起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警民携手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格局。
十年来,与新中国同龄的观前派出所守正创新,秉承代代相传的“我用心、您放心”警队精神,为民服务、守护社区,以辖区“小安全”凝聚社会“大平安”。2017年5月,观前派出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派出所”称号,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以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荣誉。
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像观前派出所一样,全市公安派出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绘就最美“枫”景,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治理名片有了更高的含金量。
法治建设 打造最硬平安内核
“你好,是你报警吗?”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接处警时若第一句话这么说,派出所教导员赵庆华一定会提醒民警这句话不规范,执法时民警应该先表明身份,规范的说法应是:“您好,我是城南派出所民警。”
“让规范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规范”,是张家港市公安局对每一名一线执法民警的要求。十年来,这样的“教科书式执法”早已走出课本,大量出现在群众身边。
不仅要“规范”,还要“效率”。“打通堵点,顺畅对接。从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到检察院移送起诉,再到法庭判决,最快仅用时6个小时。”在刑事速裁中心,张家港市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季国锋介绍,检察官受理公安机关移诉的速裁案件并提起公诉,法官常驻办公、速裁庭审,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参与法律咨询、认罪具结见证等工作,实施“一站式”刑事速裁后,整个办案流程环节从原来的12个精简至3个,办案时间减少60%以上。
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张家港市公安局始终在基层法治建设领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持续创新。在苏州大市率先建成执法办案管理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刑事案件“集中办、快速办、专业办”机制、行政案件全量快速办理机制、“一站式”刑事速裁工作机制……张家港市公安局获得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六连冠”,保持全省执法质量考评连续24年“霸榜”优秀纪录。今年5月,张家港市公安局法制大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称号。
作为这十年的经历者、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季国锋说,过去的十年,他们传承“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敢为“天下先”,勇闯“无人区”,推动法治公安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助力张家港市2021年、2022年连续2年的群众安全感达到99.67%、位列全省第一。
以张家港市公安局法制大队为代表,十年来,全市公安机关牢牢牵住执法规范化建设“牛鼻子”,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稳步提升,坚决守牢法治建设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民服务 提供舒心办事体验
近日,市民张先生来到苏州高新区狮山便民服务中心,想将女儿的户口从安徽老家迁至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狮山派出所综合窗口民警顾徐军通过长三角区域跨省户口迁移系统,为张先生完成了材料初审、上传等流程。两星期后,张先生拿到了新的户口本。
网上申报、在线审核、市民无需来回跑……随着长三角警务协作一体化的持续推进,苏州公安不断增加“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事项。截至目前,已有69个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区域“全域通办”。
“十年前,我刚做户籍民警那会儿,跨警种的业务需要辗转多个窗口,现在群众只要找一个民警,就可办多件事。”顾徐军还介绍,他所在的“综合窗口”目前可以办理涵盖户籍、出入境、新市民、车驾管不同警种业务的26项高频服务事项。
越来越舒心便捷的办事体验,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十年来,苏州公安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努力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
翻开苏州公安“放管服”改革历程,十年前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网上办事大厅”,陆续推出“苏州公安”App、“苏州公安微警务”办事服务区,将办事窗口从线下,拓展至网络端、移动端;2019年,全省率先上线“苏州公安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在线提供政务服务事项346项;2021年,打造线下服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线上“苏州公安政务服务地图”,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公安政务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155个基层公安“综合窗口”开通,市、县、基层三级综合服务体系全部建成。
从“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到90.2%在线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不见面”,苏州公安始终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让企业群众拥有更多的办事体验感、获得感。今年1至6月,全市企业群众通过“一网通办”办理公安业务436万件,通过基层公安“综合窗口”办理业务52.5万件,网上办件满意度达99.7%,公安窗口平均满意度达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