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
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对苏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公安分局破获一起炒鞋诈骗案进行报道。
“135万元,居然没买到一双真鞋!”
近年来,因为某些限量版的鞋子被追捧,导致这些鞋子,不仅难抢到,而且价格还不断攀升,对此,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利用这种限量版鞋子价高难抢的特点实施诈骗。黄某到苏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公安分局狮山派出所报警,他其实是个“炒鞋“的年轻人,通过转卖球鞋赚取差价,却被在网上认识的十分信赖的“朋友”严某给骗了,在黄某这里交了定金等着拿鞋的客户,最后只拿到一批假鞋。
“鞋圈”小伙相见恨晚,信任升级大量购货
黄某在某社交软件上结识了与自己拥有相同“鞋圈”爱好的严某,两人相见恨晚,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平时聊天中,严某时不时分享给黄某一些自己“收藏”的鞋子照片,成堆的鞋子中不乏几万块一双的畅销鞋款。严某还自称在成都等地拥有不少实体店股份,甚至发视频给黄某看,表示有很多靠谱的渠道可以买鞋,这让黄某对严某的经济实力深信不疑。
黄某受严某委托,在苏州抢一双女鞋,转手倒卖便轻松赚取2000元。初次试水就尝到“甜头”的黄某对严某信任升级,开始委托严某大批量拿货。黄某在各个鞋子交易平台发布卖鞋信息,很快便吸引大批量的客户。2019年5月到6月,黄某先后收取约40名客户的定金或全款,如数转账给严某,共计135万余元。
可奇怪的是,最早一批订货的客户一直没拿到货。面对黄某的催问,严某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发货。无奈之下,黄某只能前去严某老家讨个说法。几番争执之后,严某同意先发一批货。6月底,客户说货到了,发照片给了黄某。可对鞋子十分熟悉的黄某一看便知道,这些全是假鞋。直到这时,黄某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立即报警。
缜密侦查拆穿谎言,虚荣小伙挥霍赃款
面对这类新型案件,高新区警方非常重视,立即开展侦查,最终侦查员在严某老家将其抓获。到案后,严某却拒不承认犯罪事实。“我也是受害者,我这些钱也打给其他人要去买鞋的!”面对警方讯问,严某“言之凿凿”。
为了查证,办案民警围绕严某的日常生活轨迹展开调查。实际上,严某收到黄某转来的钱以后,根本没把钱再打给所谓的“上家”买鞋,而是全部用于了个人挥霍。
面对证据,严某终于承认了犯罪事实:所谓全球有买手、清关有资源、鞋店有股份,这些都是子虚乌有。
2020年12月份,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一案件。一审宣判严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处罚金一万多元,并责令其退出尚未追缴的赃款发还被害人黄某。严某不服于当月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今年3月8日,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
警方提示
“炒鞋”一夜暴富的神话在年轻群体中不断传播。事实上,“炒鞋翻车”现象并不鲜见,在此类案件中加害人和受害人更呈现低龄化倾向,且存在“击鼓传花”交易链条,对炒物的资本游戏应当警惕,不能盲目跟风,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