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建立村(社区)党群议事会,架起干群连心桥,加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以党建引领农村治理,下力气练好乡村振兴的“内功”。
美丽庭院里的妇女议事会
“绣帆”妇女议事会坐落于石帆村的一家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内,女主人钟芬芳是石帆村的一名党员,邻居们都亲切地叫她“钟姐”。在议事会创建之初,钟姐主动提出将议事会搬进自家的庭院中:“我平时就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周围邻居有空就喜欢来我这里转转,院子里正好空了一间放杂物的小屋,可以清理出来给咱们的妇女议事会提供个商量事的地方,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想为村里做点什么。”
“绣帆”妇女议事会(资料照片)
在钟姐等数位妇女党员的带领下,“绣帆”妇女议事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逐步建立健全了相关议事制度,设立线上议题收集平台,科学筛选议事会议题,通过充分商讨,形成议事决定或建议报告,做到要事随议、有事即议,推动妇女群众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建议、权益维护和民生问题的尽快解决。截至目前,议事会协商解决了树木过密影响通行安全、便民停车场选址、路灯照明时间段等问题30余件,进一步调动起了村庄自治热情。
河岸桥头边的村民议事会
马山村紧邻太湖,村内河道众多,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一到傍晚,很多村民都会聚在新港桥头聊天、休息,马山村党组织书记马邓华就将村民议事会搬到了这里,设立了“桥头”议事会,在闲话家常的轻松氛围中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同时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发展趋势,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桥头”村民议事会(资料照片)
在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期间,“桥头”议事会对工作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山村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在这里向村民宣传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禁捕退捕的国家政策、渔民上岸的就业保障,在村内党员的建议下,还在这里设立了流动工作站,方便现场为渔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马邓华向记者感慨道:“要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在田间地头跟老百姓打交道,用真诚的对话获得村民的支持和信任。”
动迁小区里的居民议事会
秀岸花园社区是苏州高新区镇湖动迁居民的生活共同体,一个纯动迁小区。五年间,秀岸花园社区党组织从最初的一个“小支部”逐渐壮大成为“大党委”,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秀岸花园社区党委建立了“三三议”居民议事机制,通过定人议、定时议、定责议,打通社区精化治理的“最后一百米”。
“之前,很多村里的动迁户慢慢都搬进了小区,路面电动车充电位逐渐不够用了,电动车总是充不到电,很不方便。现在新建了好多充电桩,再也不用担心充电问题了。”一谈起小区的变化,社区党员郑三男喜上眉梢。除了增设户外大功率充电桩之外,依托“三三议”,一区南门口200平方米的路面提升改造、非机动车及人行出口的增设、丰巢快递柜的搬移增设等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在长期的实践中,高新区镇湖街道各村、社区逐渐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村(居)民议事机制,实现以党群议事会“小支点”撬动起农村基层自治的“大局面”,街道方面将继续积累党建引航乡村振兴的有益经验,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