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人均结案678件!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拼出国字号荣誉
2021-01-26 09:32: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2004年成立至今才17个年头,全院干警共247人,其中在编干警92人,平均年龄38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100%;

  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案件受理数从2004年的1511件增长到2020年的30311件,新收案件翻了20倍;审结案件从2004年的1205件增长到2020年的30627件,翻了25倍,人均结案数从2014年的86件增长到2020年的678件,居全省法院首位,连续七年居苏州全市法院第一;
  这是一个有创新基因的团队:全省第一家专设金融审判机构的基层法院;成立全省首个专业性人民法庭即东沙湖人民法庭;设立全省首个“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基地”;启用全省首家“标准化+数字化”执行事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执行110、凌晨执行和集中清场常态化机制。
  天道酬勤。17年,他们终于荣获国字号荣誉。
  聚纳创新基因  拼得更智慧 
  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建院初即被确定为全省法官职业化试点单位,并创新探索了聘用制法官助手制度,构建“1+1+N”多元化团队,结合人员分类管理,不断完善法官、法官助理/助手、书记员岗位职责,提升团队整体效能,实现了团队结案数连续七年增长。正是初生时“自带”的创新基因为这个年轻法院带来了无穷的智慧和勇气。
  随着园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辖区司法需求不断增长,新收案件大幅增长呈现不可逆转的态势,案多人少矛盾成为困扰园区法院发展的瓶颈问题。改革创新既是园区法院的基因,也是突破瓶颈的法宝!
  2016年,从人案矛盾最严峻的执行局开始,一场以“流程化、模块化、专业化”为核心的执行机制改革拉开序幕。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彻底突破了“一人包案”旧模式,一套执行标准化体系应时而生,不仅带来了执行工作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执行效率的大幅提升。这套执行标准化流程的经验在2018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蓝皮书·地方法治》录用,并成为了江苏省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的雏形。而如今,江苏省执行854模式的更新迭代已经从机制运行走向了实体。2020年,园区法院还启用了全省首家“标准化+数字化”执行事务中心,开始了执行改革的新探索。同年11月,执行工作改革成效获得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执行局被省法院记集体一等功。
  创新的基因在园区法院的各个条线涌动。2019年园区法院开展“民商事案件分离式裁判”试点,这项改革不仅被列为最高人民法院司改专项课题,而且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金融案件要素式审判方式全覆盖、破产案件“预重整”程序前置、在物业费欠缴案件中适用“示范判决+支付令”等都是该院坚持以问题导向、积极而为的探索之径、创新之举。当“智慧审判”大潮涌来时,园区法院紧抓司法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率先与科大讯飞合作,实现庭审语音识别转录全覆盖,庭审记录速度提升至350字/分钟,大幅缩短了庭审时间。一键立案、一键文书生成、一键上拍等智能系统,不仅是屏幕上炫酷的展示,也切实减轻干警的事务性工作负担,成为最实用、最解压的“智慧应用”。
  聚焦发展大局  拼得更精准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集营商之“水”,才能鱼活水美,强法治之“城”。置身于为新发展格局提供高质量司法的时代背景下,园区法院以服务发展大局为己任,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和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建设上不断谋求新作为。
  片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作为全省首家设立金融审判庭的基层法院,维护金融秩序、保障金融稳定是首要职责。随着自贸区金融高地逐步建成和金融机构的聚集,园区法院受理的金融案件数也急剧攀升,2020年新收金融案件4061件,平均年收案数增幅超20%。园区法院全面革新金融审判模式,以“团队+机制+科技”为核心驱动力,探索出了一条金融审判标准化、专业化的“园区方案”,金融庭以五个审判团队承担了全市30%的金融案件审理,2020年团队平均结案817件,超全市法官平均结案量的2倍,单个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也下降了一半;连续两年获评园区金融环境创新奖,为苏州片区建设“一号工程”贡献了“园法速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围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园区法院积极构建商事纠纷融合解纷机制,将知识产权保护、破产审理和执行协同作为司法服务的重点。围绕园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最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念,开展4·26知识产权保护集中宣传周、送法进企业等活动,提高辖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优化开放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创新差异化破产审理机制,不断完善破产企业识别机制,及时甄别具有拯救价值和可能性的困境企业,通过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破产清算等司法程序,充分发挥破产制度的市场救治功能,积极促进园区科技含量高、有运营价值的困境企业成功重整,2020年成功办理了全市首例科技公司破产“预重整”案,苏州电气集团公司破产和解案入选2019年江苏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
  聚力民生福祉  拼得更多元
  践行“共建共治共享”新发展理念,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园区法院以中新社会治理合作新三年试点为抓手,按照“资源整合+诉外分流+平台建设+机制创新”的工作思路,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融平台”。
  2020年,娄葑和唯亭两个街道迎来了“非诉讼服务分中心”的启用。与其他非诉中心不同的是,园区法院将审务工作站嵌入辖区非诉讼服务中心,通过“一庭、一员、一线”将诉讼和非诉讼对接机制推向实质化运行。这里有经过法院专业培训的人民调解员“坐堂问诊”,有直通法院可以联系员额法官的视频专线,有远程司法确认系统保障基层达成的和解协议可以立刻获得司法强制力!实体化运行的审务站让群众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成本最低、时间最快、效果最好的纠纷解决新途径。
  另一方面,专业化特色司法品牌为园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司法产品,为守护群众美好生活传递法治温度。2016年,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推出“青春护航”品牌,连续十年开展法治夏令营活动,探索司法审判和专业心理辅导相融合的家事纠纷解决机制。2017年,创设全省首个价格争议纠纷调解中心,国家发改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多次来调研。2018年建设“新相邻法律诊所群”,联合湖东社工委、湖西社工委、娄葑街道、唯亭街道推进4家法律诊所实体运行。联合苏州广电打造非诉解纷“空中电台”,开展以案释法14期,推送典型案例36个。2020年,实施“诉源治理123计划”,构建非诉解纷四道防线,设立全省首个“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基地”,探索“嵌入式”基层调解人才培养机制,57名社工完成脱产实训,累计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化解纠纷300余件。
  志不求易者成。17年,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咬定目标,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站在“全国优秀法院”新起点上,园区法院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继续以突围者的勇气奋力拼搏,以探路者的担当创新改革,着力固根基、扬优势、克难攻坚、接续奋斗,为新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