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苏州公安智慧警务应用的普惠之年,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所需的数据产品正主动、及时、精准地输送到公安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赋能“打、防、管、控、督、服”等各项警务,最大限度地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
相城公安按照苏州市公安局数据赋能体系总体架构规划,从多方面着手,全力打造具有相城公安特色的“智云”计划,加快科技驱动现代警务实战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警科技信息化建设应用能力和数据赋能水平。
该分局将漕湖开发区、高铁区、中心城区作为先行先试板块,与相关高校、科技公司建立联创实验室,探索最新的前沿科技产品在日常警务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作为试点,漕湖派出所在“智云”计划强力引擎推动下,将AI智能、无人机、智能卡口等设备融入到多场中,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警务实战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让守护平安的盾牌更加坚固、更有智慧。
空中“网格员”,社区盾牌再筑牢
顾欣是漕湖派出所漕湖花园二社区民警,几乎天天在辖区网格走访,排查各类隐患。如今,他有了一个新的“网格员”助手,能第一时间发现网格内的各类问题,指引他更加精准地解决问题。
这个“网格员”就是无人机,通过预先设定巡航线路、巡航时段,可对重点小区及周边道路进行“空中巡查”,及时发现堵塞消防通道、车辆乱停乱放、小区违章搭建等安全隐患。
例如,针对部分小区车辆乱停、堵塞消防通道的问题,无人机巡查能发现违停车辆,后台系统自动发送“挪车短信”;长时间不移车,则由网格联动中心通知物业上门提醒;多次违停并拒不整改的,由公安机关上门依法处置。
此外,通过无人机巡查,还能延伸社区巡防的触角,“空地一体”及时发现“防范死角”。10月下旬,该所在空中“网格员”无人机协助下,成功抓获一名嫌疑人。
2017年以来,漕湖派出所创新应用并完善各类技防设施,配套人防工作机制,打造维护平安的“社区盾牌”。“利用无人机的眼,赋予可‘思考’的脑,加快推进无人机的智能化应用,有了它,社区盾牌从‘地面’向‘空地一体’延伸,社区防控更加立体,社会治理更添抓手,双网融合更加深入,进一步夯实漕湖‘平安社区’样板高地的创建成果。”相城公安分局大数据大队大队长倪伟说。
截至目前,漕湖派出所辖区各居民小区的可防性警情逐年下降,其中最早建设“社区盾牌”的漕湖花园五区,各类警情下降六成,盗窃类警情“零发案”、火灾类警情“零发案”。
空地联动护学岗,打造校园盾牌2.0
漕湖学校是一个拥有2800多名师生的九年制学校,上放学期间的安保、交通疏导任务繁重。针对护学岗存在的视线受阻、人力不足、掌握情况不全等短板,漕湖派出所将无人机融入校园安保,打造“空地协同”的护学岗2.0版本。
每天上放学时段,以学校南广场为中心,无人机在校门口主干道及周边道路500米范围内呈螺旋形往复低飞巡查,一旦发现交通堵点,及时通知路面交警疏导,拓展了校园安保的视角。利用无人机的提醒功能,随时随地开展空中语音播报,提醒学生有序离校,防止拥挤踩踏,并可向等候的家长进行安全宣传。
通过将无人机系统整合接入“校园盾牌”系统,可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即时发现使用煤气罐的流动摊贩、持有危险物品的人员等安全隐患。
“多亏了派出所的‘小飞机’,我才没上当。”居民朱阿爹说,前些日子,他在校门口接孙子时,听见无人机正在进行“谨防保健品诈骗”的宣传,便留了心,后来发现有骗子上门推销保健品,果断拒绝,并准备报警,把骗子落荒而逃。
此外,结合漕湖地区的特点,无人机巡查还能及时发现游野泳、随意烧烤等不文明、不安全行为,开展提醒宣传。
公共安全员,企业盾牌更智能
小小无人机,在社会治理方面也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大能量。
不久前,一辆满载建筑垃圾的渣土车驶过永昌泾大道与苏虞张大道路口,漕湖街道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工作人员依托智能卡口与无人机设备,对该渣土车进行空中巡查,当发现该车前往永昌泾大道大桥南侧空地,准备停车违规倾倒建筑垃圾时,立即通过城管、交警等部门前往处置,成功制止了一起非法倾倒垃圾行为,并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漕湖辖区各类企业多、建筑工地多,“运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查,可即时检查企业仓储、内部交通、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漕湖派出所所长施永康说。
通过无人机巡查及3D建模数据比对,还能第一时间发现厂区特别是租赁厂区违章建筑,并进行激光测距固定,由“企业盾牌”平台自动推送数据给城管、住建等部门及时核查,消除安全隐患。自无人机智能模式运用以来,漕湖辖区追踪到违规渣土车1237辆,厂区违章建筑1处,堵塞消防通道违停67起。
接下来,漕湖派出所还将充分整合无人机功能,对非法排放废气、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开展智能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服务环食药领域公安执法工作,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合整治、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