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泗洪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宋某起诉的建设工程纠纷一案中,引入建工专家辅助人参与案件审理,打破行业“隔阂”,破解建设工程纠纷审判难题。
“老百姓到法院来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不是来走‘程序’的。”专家辅助人、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刘其星通过在现场对房屋受损的原因、面积及维修价格进行勘验和解答,并到庭进一步解答当事人询问,该案最终顺利调解结案。该案实现了当事人质询与专家意见精准对接,避免后期对争议问题再次鉴定,为当事人节约鉴定费用230余万元。
司法实践中,建设工程合同类纠纷往往涉及工程量及工程价款的确定、工程质量等专业知识,导致在处理建设工程类纠纷时容易出现“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
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2022年11月,泗洪法院首次将专家辅助机制引入司法办案,制定出台《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对专家辅助人工作职责、人员选聘、回避机制和必要性审查等4方面17项内容作出细化规定。
该院通过引进专家人才资源,首批聘任9位专家,在诉前特邀参与调解,诉中提供专业咨询,诉后强化解惑答疑,全流程辅助参与,为准确查明案件事实、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建设工程案件审理专业化水平注入一剂“强心针”。
“组建专家辅助人队伍,犹如为审判接入‘外脑’,是升级建筑工程审判工作的重要一环。有了‘智囊团’,遇到技术问题,法官也不慌了。”该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治国说道。
近年来,泗洪法院依托建设工程纠纷联动化解机制,专门设立房地产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启动了巡回微法庭,借助专业技术人员优势,促进理论智慧与审判资源紧密融合。此外,该院定期组织法官深入工地施工作业区,进行实境学习,在专家辅助人带领下系统规范学习商品房住宅施工前准备到竣工验收14个工作阶段。
强化对专家辅助人的履职保障,对于法院依职权启动的咨询,参照《宿迁市市级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规定,对正高级、副高级、其他技术职称咨询专家给予每小时不超过1000元、500元、300元的经济补助。对当事人申请启动咨询的,费用原则上由当事人自行负担。如当事人经济困难,确实无力承担的,经当事人申请,将咨询费用纳入法院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泗洪法院共审结建设工程案件556件,调撤率62.1%,上升13.3个百分点。案件裁判被发回重审率0.38%、被改判率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