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谋划 统筹构建大普法格局
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认真履行普法责任,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安排普法工作。结合泗洪实际,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充分落实全县各执法主体的普法主体责任。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普法网络,组建46人的“八五”普法讲师团、培育1980名法律明白人,329户学法中心户、在全县各中小学配备了76名法治副校长和81名法治辅导员;打造线上“红旗普法”、线下“公职律师讲堂”“弘法暖阳”等志愿服务品牌,为普法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开拓创新 实现普法工作全时空
重点抓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各类重点对象学法基地11个,在城区建设了法治文化广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宪法教育馆,在各乡镇(街道)、村(居)建立了法治学校、法治宣传栏、法治书屋等普法阵地1000余个。注重新媒体运用,在县电视台开设法治专栏《法润泗洪》,利用“泗洪普法”“泗洪警方”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向公众发布各种法律和案例,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定期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月”“3.8”妇女维权周、“4.15”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等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宣传活动全年不间断,月月有重点。
文化陶染 有效提升普法工作质效
在各乡镇(街道)和村(居)建立法治文化街区、公园、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300余个;组织12家机关单位,打造了12个各具特色、与生态融合的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文化村村行活动,以文艺巡演、有奖竞答、法治谜语有奖竞猜等形式融趣味性和欣赏性于一体。立足“原创、多样、实用”原则,创作、征集法治文化作品,为法治文化传播提供丰厚资源。“八五”普法期间共创作、征集书画、摄影、剪纸、小说、快板等不同形式法治文化作品700余件,法治动漫、微电影、微视频及朗诵语音作品58部。
精准融合 促进城乡社会治理
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调整了县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充实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实现全县21个执法部门、19个乡镇(街道)、329个村居全覆盖,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合法性;助力营商环境,加快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开展“律师调解”“法治体检”等活动,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制度等;助力公共空间治理,成立由司法行政干部、律师、普法志愿者和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为公共空间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村居法律顾问对村居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民生工程等村级事务开展法律体检、法治审查等工作,助力村居规避法律风险,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