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重返校园,真是解除了我的一块心病。这一切多亏遇到你,真心感谢大家……”1月16日下午,家住宿迁市宿豫商贸城的潘女士赶到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珠江路派出所,拉着调解员施显明的手连声道谢。记者了解到,宿豫区豫新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珠江路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的施显明,近日被评为全省20名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
责任担当是他做好调解工作的思想保障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群众利益。无论是公安移送,还是当事人主动申请的纠纷,必须及时实施调处。”这是施显明一直对自己的要求。
5年来,作为“公调对接”专职调解员,施显明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豫新街道作为主城区,警情频繁,矛盾纠纷面广量大。面对复杂的矛盾纠纷,他能够善于采取有针对性的调解方法和措施,忙而不乱化解纠纷。
业务上不断创新,始终把“望、闻、问、切”和枫桥经验贯穿到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全过程。无论是公安移送,还是当事人主动申请调解纠纷,他都能够及时有效化解。近年来,他参与成功调处多个典型优秀调解案例。
倾听沟通是他做好调解工作的前提条件
“疫情期间的矛盾纠纷调处,更多的是稳定人心,传递温暖。”施显明说。
当事人张某安因疫情防控居家时间过长,与儿子张某军产生家庭矛盾,以损坏家里的电器、家具泄愤。无奈之下,其孙子报警,情绪激动的张某安不但不听民警的劝说,还扬言说家庭吵架是自家事。
随警调解的施显明决定采取背靠背调解方法劝解,耐心和张某安聊天稳定其情绪后,告诉他疫情期间应做好自我安全防护,不能因无法随意走动或无人聊天就与家人大吵大闹。
随后,施显明又与其子张某军沟通,作为子女应多观察家中老人的情绪。通过耐心劝说,张某军主动向父亲道歉,父子之间尽释前嫌。
引导教育是他做好调解工作的关键举措
“医患纠纷调处不是简单的医学鉴定,而是要充分考虑医患双方的实际情况,从人情和法理上进行引导教育。”施显明说。
当事人赵某儿子高烧接近40摄氏度,到医院就医,当时医生开了退烧药和验血单,但赵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又返回至医生处询问孩子服用退烧药后验血会不会对数值产生影响。此时医生正在给别的孩子就诊,赵某连续询问三遍仍然没有得到医生的回应。看着儿子高烧,赵某心疼,对于医生的态度很气愤,于是拍摄小视频上传至微信朋友圈和抖音,且存在辱骂情节。
施显明接到此纠纷后,立即详细了解纠纷的整个过程,首先和当事医生进行了沟通交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要有灵活的处理方式,正确处理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履行医生治病救人的职责。”
施显明之后再做赵某的工作:“遇事我们要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医生的难处,你可以向医院有关部门或者向相关领导反映,擅自拍摄小视频上传已经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肖像权,希望你可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施显明又从人情、法理上教育引导双方当事人。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在从事调解工作的5年中,施显明共收到当事人赠送锦旗10多面,共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