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检护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2-01-17 15:33:00

  2020年以来,江苏泗洪检察依托“洪检护源”项目引领,紧紧围绕县域生态环境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特色,充分彰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检察力量,先后制发检察建议50余份,建立全省首个野生鸟类生态修复基地,在办案中救助病危古树2株,推动建立古树公园2个。 

   

  加强机制建设,形成立体化工作格局。与立法执法部门密切沟通,主动与县人大办对接,对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的136件议案建议进行梳理;与县生态环境管理局等部门达成共识,围绕生态资源公益线索移送、规范依法行政等事项,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积极推进“检察官进网格”长效机制建设,开展检察官实地走访网格900余个,发放宣传资料2900余份,并明确网格员参与检察公益诉讼的职责要求、考核机制,常态化协助梳理群众反映问题线索。积极接纳跨省域外力,与安徽五河会签《“两河一湖”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协作机制》,破解“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景”的生态环境治理难题,赴安徽省明光市移送怀洪新河网箱养鱼线索,并会同明光检察院共同开展巡河工作。 

   

  发挥乡贤作用,持续做大“制度红利”。会同该县乡贤协会在全县19个乡镇选出67名乡贤公益观察员,充分结合各乡镇特色、观察员自身专长等因素,对洪泽湖湿地区域、古树名木所在点位以及野生鸟类保护基地等开展保护重点。 

   

  在全县201个公益巡查点安装公式牌,对观察员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发现损害线索后及时电话举报。全年共收到乡贤观察员提供的涉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线索10余条。针对在洪泽湖湿地公园周边发现生长大量外来物种“加拿大一支黄花”问题,向农业农村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镇政府发送检察建议,督促三单位及时履行职责。 

   

  精心办理案件,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多方联动,精准认定损失数额,在办理罗某等3人非法猎捕野生鸟类2万余只刑附民公益诉讼案件中,针对鸟类品种、价值、作案工具属性等问题,引导侦查机关向有关专家、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沟通取证,明确涉案鸟类均为“三有动物”,认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失约600余万元。 

      

  迎合地域特色,突出水生资源保护,对非法捕捞水产品5845公斤的13名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联合盱眙县法院通过在洪泽湖畔进行公开庭审,共同开展增殖放流,现场给渔民上法治课。 

  与盱眙法院等四家单位签订《“生态复绿”合作方案》,在追究盗伐、滥伐林木行为刑事责任同时,责令被告人补植复绿1130余株。以洪泽湖湿地观鸟园为依托,融现场庭审、法治宣传、警示教育、志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建成全省首个野生鸟类生态修复基地。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