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区地下车库一下大雨就容易积水,后来反映上去,相关部门察看后,十几天功夫就给弄好了……”宿迁市宿城区古城街道金茂商都老旧小区的业主李大爷指着车库入口感慨地说。
从反映问题到多部门会商快速解决,得益于古城街道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制度优势,统筹各方力量为民办实事、解民忧。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古城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聚焦民情民意,坚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理念,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矛盾化解”工作机制,结合群众合理诉求“最多跑一次”“最多访一次”。
党建引领,搭建社会治理大平台
社会治理千头万绪,为民解忧才是根本,基层更是关键环节。古城街道按照管理全覆盖、要素全掌握、风险全排查的原则,设立36个城市网格,组建25个小区党支部,配备120余名党员楼栋长,建设运行5个邻里驿站,围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法律宣传开展党员示范引领活动。同时,联合富康路派出所设立21个警格,建设运行街道警网融合工作办公室、楚街警网融合工作站,构建社区民警任职社区副书记牵头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格局,调度网格员、警格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等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安全隐患发现整改,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投入15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综合指挥调度中心,挂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依托街道“服务审批执法”三合一网格化管理大数据平台,发现处置城市管理、物业纠纷、网络舆情等问题,以及加强对重点人员、事件的排查报送,及时掌握矛盾事件基本情况和人员动态,加强分析研判处置。
诉源治理,深化多元调处大机制
按照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疑难问题不升级的思路,古城街道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大接访“四个一”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统筹行政资源、调度社会资源优势,重点在网格、社区、街道三个层面针对不同诉求、不同类型分层进行调处,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网格层面,引入一些有影响力、公信力、热心社会事业的乡贤名人、老党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发挥亲缘、地缘、血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化解邻里纠纷及一般性家庭内部矛盾,让身边人来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社区层面,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心理咨询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通过听证、协商议事等方式化解一系列城市管理、物业管理、年代久远矛盾。此外,针对街区管理,建设运行楚街警网融合工作站,设立民警“老高工作室”,重点加强对楚街片区人口管理、矛盾调整、安全隐患排查,受到商家一致好评。街道层面重点通过联席会议讨论、会商会办一些政策性强、疑难复杂、涉及面广的社会矛盾。
文化塑魂,营造和谐便民大环境
连日来,古城街道老党员曹平多次到社区、学校、机关品读红色诗词,大家在润物无声之中接受了党史教育,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古城街道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以和为贵、家风传承、崇德守法的文化氛围。除了邀请老党员、文人名家进行宣讲外,在古城街道各个小区,围绕和谐家风、法治宣传等主题打造了“小木屋”“楚街警网融合工作站”等文化阵地5个,通过法治漫画、名人名言传播法治文化,营造遵法守法氛围。同时,在各个文化阵地为来访群众提供雨具、常用药品、老花镜、茶水、小零食等常用品,以及民情民访“五员代办”便民服务。如今,在古城街道,越来越多居民走出家门乐享社区文化生活,参与社区治理与文明创建,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