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泗阳县卢集镇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开展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抓手,以创建“六无”网格为目标,不断深化“四色网格”专项行动,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力量,全力打造“一张网五统一”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构建“党建引领、一网覆盖、反应灵便、社会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
“双网”融合,走访联系服务群众
积极探索社区党建网与社会治理网的“双网”融合,按照“支部建在网格上”的思路,建立了“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的社区党建“红网格”体系。依托“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网格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收集、宣传引导、弘扬新风等工作,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民主透明,完善群众自治体系
建立有情必知、有疑必解、有事必帮“三有三必”群众工作法和“一人联百户”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小事有人问、难事有人管、急事有人办。构建“听群众说、向群众讲、解群众疑、带群众干”的“小村说事日”村级说事议事平台,建立“小村监事会”,推行“三务”公开,约束“小微权力”,做到公开解疑惑、公正解疑心、公议解疑难,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多方参与,实行“组团式”服务管理
一是深化“家门口就业”工程,破解了“富不富”的密码。结合“万人帮企送万岗”活动,实施精准就业扶贫工程,结合农户实际,介绍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到家门口就业项目或县开发区进行就业。“十三五”期间,卢集镇共实施“家门口”就业项目12个,带动就业700人,其中低收入农户570人,年人均增收1.9万元。同时,利用卢集镇农业基础较好,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品类多的优势,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20个,成立劳务合作社,让580人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就近就地就业,做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扫除了“安不安”顾虑。社区配套建设“十位一体”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保障社区居民入学、就医、养老、文娱等需求。在成子湖社区、郝桥村、薛嘴新型社区创新开展“扶贫互助公舍3+1”试点,依托社区内残疾人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载体,在社区内部对老幼残进行集中照料、互助帮扶,并植入志愿服务、保障服务、物业服务,在低收入农户内部开展集中照料、互帮互助,解放留守劳动力负担,现已互助服务老幼残约220人,解放留守劳动力近100人。
三是强化社区乡风文明建设,亮出了“美不美”的底牌。以讲、评、帮、乐、庆、送、赛为主线,全年开展常规活动千余场,通过开展广场舞大赛、“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拉近街坊邻居之间的距离,增进邻里感情,唤起群众文化认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常态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家庭的“小美”凝聚起美丽社区建设的“大美”,以和睦淳朴的家风带动崇德向善的民风;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开展文明劝导、法律服务、清洁社区等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邻里互助服务,增进邻里一家亲,促进形成生活幸福、向上向善的乡村风貌。
四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消除了“稳不稳”的隐患。将乡贤、老党员等纳入社区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乡贤和老党员在社会稳定中的“稳压器”与社会和谐中的“润滑剂”作用,动员和组织乡贤、老党员深度参与乡贤护水和矛盾调解等工作,形成了以多方参与、源头预防、排查化解、协调联动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