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宿城刘圩村:深耕小网格 构筑大平安 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2020-04-07 11:40:00

  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围绕水美乡村建设思路,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探索新时期乡村治理的有效方式,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先后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水美村庄、中国淘宝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网格+警格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刘圩村位于宿城区耿车镇西南端,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现有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900余人。按照一张网”“五统一要求,将全村10个村民小组划分成4个网格,总网格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督察员由镇驻村领导担任,网格联络员由镇驻村干部担任。每个网格按照一长四员一警务标准建强工作队伍,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1名网格志愿者、1名网格警务助理和N名网格信息员。网格长由村支两委主要成员担任;网格员从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群体中选任;网格指导员由社区民警担任,网格信息员由村小组长、老干部、老教师等担任;网格志愿者由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在网格长的统一调度下,积极开展网格服务管理工作。定人定岗定责,明确网格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流程,建立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解决、有人负责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网格长兼任网格党支部负责人,将党的领导覆盖至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化优势和警务助理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的专业化优势,为每一个网格配备1名警务助理,实现优势互补。广泛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引导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多元主体参与网格服务,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着力构建小网格,构筑社会治理大平安 

   自治+法治+德治打造共建共享新格局。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积极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保障民主自治。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聘请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大力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深入开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依托乡村大舞台,定期组织开展广场舞、苏北大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大力宣传群众身边的道德楷模、好人好事,组织评比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身边好人、最美婆媳、最美邻里,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乡贤参事+为民协商畅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落实耿车镇“365”为民协商工作法,积极发挥乡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3”即群众出题、乡贤荐题、组织定题;“6”即定期协商、及时协商、入户协商、现场协商、联动协商、评议协商;“5”:法规政策宣传到位、民意诉求表达到位、决策内容公示到位、实施过程监督到位、协商结果落实到位。耿龙路是刘圩村村民进城入镇的必经小路,而没有路灯的耿龙路,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一直困扰村民。2019年,刘圩村乡贤代表王慧的一次回家走访,让这件事有了转机。在村、镇两级乡贤理事会的共同推动下,仅仅一个多月,耿龙路上的路灯终于安装到位。路灯亮了,村民舒心了。 

   分级诊疗+多元化解走活矛盾纠纷一盘棋。构建以分级诊疗为基础、多元化解为渠道的社会矛盾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以网格为矛盾纠纷化解单元,推进民间矛盾纠纷首诊在网格,规劝疏导化解在网格,实现小事不出村。利用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信息收集,做到矛盾排查化解同步进行。对于简单的矛盾纠纷,网格调解员现场处理,实现矛盾纠纷在网中办结;对于复杂的矛盾纠纷,网格员现场受理后,将问题通过智能网格化APP提交到村级平台,由村级调解委员会分类筛选,根据矛盾纠纷的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处,确保小纠纷调处化解在村。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