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丨南通开发区法院重拳出击 揭露“高薪兼职”背后的信息贩卖黑幕
2025-07-23 15:43:00

7月16日,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专题报道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该案不仅揭开了所谓的“日结200元”高薪兼职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更彰显了司法机关守护公民信息安全的坚定决心。

案件直击

高薪兼职背后的信息贩卖网络

2024年3月至7月,被告人赵某、秦某、石某以“日结工资、200元一天”为诱饵,在苏州、南通两地设立 “网络科技公司”,招募兼职人员进行所谓的“App 拉新” 引流。这些看似简单的“注册认证”操作,实则暗藏玄机 —— 兼职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被实时采集,并绑定实名账号出售给上家,形成一条完整的信息贩卖链条。

该团伙通过“话术诱导 + 协议欺骗”的方式,让被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信息贩卖的“工具人”。被害人之一的小丁(化名)按要求完成数十个 App 实名认证后,不仅频繁接到骚扰电话,更险些卷入网络诈骗案件。经查明,该团伙累计出售个人信息超过5600套,涉及被害人 1000 余人,违法所得高达17万余元。

法律亮剑

严惩犯罪与公益修复并重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赵某、秦某通过“注册-采集-转卖”的流水线作业,将公民个人信息明码标价出售给上游犯罪集团,可能用于刷单返利、网络诈骗等违法活动,社会危害性极大,依法认定三人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判处三名被告人对其行为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分别承担公益赔偿金。

本案是该院首次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适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三名被告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用于修复被侵害的社会公共利益。这一判决既彰显了法律对个人信息的全方位保护,也为同类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参考。

以案释法

斩断信息黑产,筑牢安全屏障

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往往成为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下游犯罪的源头,社会危害性极大。该案是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的典型案例,警示意义重大。

一是对违法者的震慑。明确“非法获利必严惩”的司法导向,即使是“兼职招聘 等隐蔽手段也难逃法网;

二是对公众的提醒。警惕“高薪兼职”陷阱,保护个人信息需做到“不随意授权、不轻易提供”;

三是对行业的规范。企业应强化信息安全管理,避免成为犯罪链条的“帮凶”。

法官提醒

守护信息安全的“三要三不要”

要通过正规渠道求职,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要对要求提供敏感信息的“兼职”保持警惕,及时核实企业资质;要发现信息泄露及时留存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不要随意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或点击可疑链接;不要在非官方平台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关键信息;不要为小利出售个人账号或身份信息。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