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海风将金箔揉碎,轻洒在洋口港渔船的甲板上;栟茶古镇的茶馆内,铜壶嘴儿咕嘟作响,升腾的白雾吸引着八方游客……这些流淌着烟火气的生动图景,正是如东县平安画卷的日常底色。
安全感、满意度,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期盼,也是公安工作的永恒追求。如何筑牢“主防”根基,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如东县公安局以实战化职能体系改革为牵引,创新推出“一二三”工作法,通过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打造多元共治、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主防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升级“一个中心”打造主防智慧引擎
6月25日,在如东县委党校的课题研讨室内,29名社区民警正围绕“基础管控中心平台”的使用展开热烈交流。这背后,是如东公安对基层基础工作“筑基工程”的战略定位。
基层基础是“主防”的生命线。如东县公安局以基础管控中心为核心枢纽,全面优化“中心管基础、平台推应用、清单管任务、规范管流程”的工作机制,实现基础工作指标可量化、过程可控制、成效可评价,为“主防”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一方面,他们做到清单化明责,编制《派出所社区基础工作清单》,将纷繁复杂的社区警务科学拆解为13大类、116项具体任务,让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一目了然,职责清晰,靶向精准;另一方面,他们做到智能化监测,通过自主研发的“质态引擎”系统,对派出所人、事、物、组织等核心业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科学评估。基础管控中心如同“智慧大脑”,能敏锐捕捉工作质态波动,及时预警风险隐患,精准下达“堵漏洞、补短板”的指导指令,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事中干预。同时,强化跨警种、跨部门协作联动,确保指令高效流转、责任无缝衔接。今年以来,基础管控中心自主下发盯办指令1129条,闭环处置率高达100%。
建强“两个阵地”夯实主防前移支点
“主防的“主战场”在基层一线,社区警务站这个“桥头堡”必须要建强。”如东县公安局副局长王书林一语道破社区警务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如东公安以零发案社区(村居)创建为牵引,在辖区247个村居科学布局,建成一般警务室225家、中心警务室13家。这些警务室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据介绍,岔河古坝、双甸双南、新店汤园等中心警务室,按照“一室多能、一室一策”原则深度打造。它们不仅是民警的办公点,更是集“社区警校”“警务调解室”“反诈宣防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治理平台。警务室深度融入网格治理体系,社区民警与网格员“肩并肩”,实现信息互通、力量互补、工作互动,“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的治理效能日益凸显。警务室真正成为了群众“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的平安前哨。
规范化建设“综合指挥室”是另一核心阵地。如东公安推行“指挥长+指挥调度岗、情报研判岗、视频巡查岗、执法监督岗、勤务管理岗”“一长五岗”勤务运行模式,高效整合110警情、网格事件、社情民意、上级指令等多源数据,进行深度研判、精准画像、动态预警。指挥长据此科学调度警力、精准布设勤务,实现对辖区治安态势的“一图感知、一键指挥、一体联动”。综合指挥室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派出所向“规范化、智能化、实战化”转型升级,成为支撑主防工作的强大指挥作战平台。
汇聚“三支队伍”激发多元共治活水
前不久,岔河镇两个村民因家禽损坏菜地引发冲突。社区警务团队迅速联合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组成“三结对”调解小组,并邀请双方都信任的乡村老同志担任特邀调解员,经过情理法的交融劝导,一场可能升级的纠纷迅速平息,双方握手言和。
基层治理非公安一家之事,需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如东公安积极汇聚社区警务团队、最小应急单元、物业联合会三支队伍,并以社区警务团队为核心,创新构建“1警+1格+1干+1骑+6员+N力”的新质群防群治力量体系,即1名社区民警牵头,联动1名专职网格员、1名村居干部、1名外卖/快递骑手,整合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安全员、巡逻员、服务员“6员”,广泛吸纳物业保安、行业场所从业人员、热心志愿者等“N种社会力量”,并精心培育提优了17个特色鲜明的“义警联盟”品牌,让平安建设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4月26日,在新店镇区,一家商铺突发火情,值守人员一键报警。依托社区警务室建立的“最小应急单元”机制瞬间激活:周边网格员、商铺保安、物业人员等力量迅速赶到现场,有序疏散群众、控制火势蔓延。15分钟后,消防救援人员抵达成功扑灭。
在大型市场、繁华商圈、夜市排档、娱乐场所等治安复杂区域,如东公安广泛布建此类“最小应急单元”。它们以警务室、调解“哨点”、沿街店铺、单位门卫室等为依托,编织成一张“一分钟自救、三分钟互救、五分钟专业力量响应”的应急防控天网,将安全防线推进到群众身边。
同时,如东公安创新整合全县64家物业服务企业资源,牵头成立“物业联合会”。通过建立从业人员数据库,搭建联动平台,快速响应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联合会组织常态化联合巡逻,共享安防信息,形成“1+1>2”的区域联动联勤合力。成立以来,已组织巡逻89次,成功化解纠纷16起,显著改善了居民小区的安全环境和生活品质,成为社区安防不可或缺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