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电子诉讼应用工程助力实现“数字正义”
2025-07-14 10:51:00 作者:谢洲 张小丽

  “您发起的协查任务,网格员已反馈,请及时进行查询。”4月23日下午4点,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洋口港人民法庭庭长刘宇收到了一条网格协查反馈短信通知,此时,距其发出协查任务申请还不到2个小时。通过“法官进网格”平台,刘宇顺利找到了此前一直联系不上的被告樊某。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两级法院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深入推进电子诉讼应用工程“1﹢3”模式建设,即“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案﹢服务执法办案、提升服务品质、强化监督管理”,以技术创新推动制度变革、模式重塑、绿色发展,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数字正义”。

  从“纸山案海”到“全流程无纸化”,释放执法办案新动能

  “被告,请点击电脑屏幕上的示证区,看一下原告提交的微信聊天和转账记录,有没有异议?”不久前,一起加工合同纠纷案件在如东法院科技审判法庭开庭,该院民二庭法官管飒爽组织原、被告双方质证。与以往不同的是,法官和当事人的手边并没有厚厚的纸质材料,法官查阅卷宗以及当事人举证、质证全部通过电脑上的电子质证系统进行,整个过程快捷流畅。

  “现在开庭不用带着一沓子材料,也不用翻来翻去找证据,节约了不少时间。”仅半个多小时,双方当事人便达成调解协议,“轻装”离席。

  “电子质证系统打破跨系统数据交换壁垒,实现与庭审系统、电子卷宗系统和移动阅卷系统的互联互通。”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科技信息处处长万海峰介绍,这套系统具备电子卷宗材料随讲随翻、证据同步显示、庭审笔录实时同步等功能,有效解决了过去实物示证难、效率低、不同步等问题。目前,除刑事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外,南通两级法院无纸化办案率达到90%,案件审理节奏明显加快,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周期明显缩短。

  除了开庭时不用携带纸质材料,从立案环节材料的即时“云端汇聚”,到法律文书的一键线上送达,再到归档时纸质卷宗“大瘦身”,诉讼材料自进入南通两级法院的那一刻起,便开启了全流程数字化“旅程”。

  南通中院是全国首批推行“以电子卷宗为主、以纸质卷宗为辅”的案件归档方式试点单位,南通两级法院紧扣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这个“牛鼻子”,以集中扫描、智能编目、集中送达、材料流转、“单套制”归档为核心,实现全流程卷宗材料的数字化集中处理,严格落实扫描技术规范、智能编目规则,确保电子卷宗满足法官办案需求。自2022年以来,南通两级法院年均生成电子卷宗1541万页,编目77万份。

  “原本几百页的卷宗,现在纸质材料仅保留几十页或几页纸。”据南通中院办公室档案室负责人张佳佳介绍,全市法院已“单套制”归档案件30.2万件,节约了60%以上的实体卷宗库房空间,案件平均归档周期缩短了52天。

  从“线下跑腿”到“云端通办”,构建诉讼服务新生态

  近年来,南通法院聚焦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推进诉讼服务模式转型、机制变革,建立覆盖PC端、贯通诉讼全流程的在线诉讼服务体系,实现了线下、网上、掌上同步运行,为当事人、律师提供跨时空、跨地域、泛在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

  “还是你们专业!这事终于有了明白账,我这心里的石头也算落地了!”4月22日,海安市建筑业服务中心融和法庭内,某工程施工方负责人丁某接过调解书时连连向法官致谢。

  当天,在海安市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莫亚敏和调解员张小平的合力调解下,这起标的额为120万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得以高效化解。

  融和法庭是南通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而打造的“家门口式”诉讼服务平台。2023年以来,全市已陆续建成124个融和法庭。分布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商圈、行业协会等处的融和法庭,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法律知识与公序良俗、纠纷化解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将原本分散的基层解纷力量“拧成一股绳”,让矛盾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

  “我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查阅案件档案卷了,非常方便!”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的“手机阅卷”功能,律师李女士快速查阅到了代理案件的档案卷宗。

  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更多诉讼事项“马上办”“一次办”“掌上办”,南通中院创新推出“诉服e空间”,搭建起法官与当事人的便捷沟通渠道。自2024年5月上线以来,已有3.2万名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完成实名认证,创建案件空间2.6万个,通过“诉服e空间”互通消息3.5万条、文件2.8万条,有力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

  从“传统监管”到“数智管控”,织密审判监督新网络

  关键节点临近、办理期限过长、超期鉴定……数智审管平台自动弹出提示框预警。南通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陆炜炜轻点鼠标,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法院案件办理的“数字脉搏”。

  “案件从立案到归档的每个关键节点都‘晒’在系统里,院庭长发起监管任务,每个环节的办理进度、风险隐患都一目了然。”陆炜炜演示着这套覆盖“审判质效监管、重点案件监管、审判权运行监管、专项事项监管”的全新数智审管平台,“以前靠‘人盯人’‘人盯案’,现在靠数据说话、用系统预警,院庭长监管更有抓手,司法责任制落得更实。”

  “收结案趋势、法官办案效率等数据以动态图表形式呈现,哪个庭室结案率波动、哪位法官存案量异常,鼠标一点就能查询到具体情况。”陆炜炜介绍,2024年南通法院实现审判质效指标全达标,正依靠这套系统的“精准导航”。

  数智审管平台不仅在案件管理上成效显著,更将监管维度延伸至人员管理领域。

  “这个平台全景式展示了部门、个人的审判质效以及专项事项参与情况,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各部门、审判团队、法官以及助理的审判质效、重点调研课题、信访投诉、参与重点工作的情况等。”南通中院人事处处长施燕华说,该平台精准展示了“法官画像”,为人事部门科学评先评优、选人用人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坚持务实管用、问题导向、节约经济原则,将更多的‘小切口’场景应用‘嵌入’案件办理的全流程。”南通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坤表示,南通法院将根据全国法院“一张网”总体布局,找准主攻方向,巩固提升电子诉讼应用工程建设成果,为抓实公正与效率、提升审判工作质效和司法公信力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