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期间,南通如东岔河派出所多次接到群众张某报警:一年前,张某与李某合伙做生意,约定如果生意不成,李某退还张某的投资。后来生意失败,李某没有退还,双方因此发生纠纷。这起重复报警的矛盾纠纷引起了民警陆军的高度关注,他及时组织调解、讲清道理、宣传法律, 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坚持开展忠诚教育
“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很关键。要学会和群众打交道,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岔河派出所所长潘陆源说。近年来,该所锚定“共建共治共享”目标,借力“党委政府支持、社会多元共治、群防群治助力”三大支撑,以“民力无穷”破解“警力有限”瓶颈,以共建促共治,实现警务治理由“公安单打”到“社会共治”的转变,画出警民最大“同心圆”。2025年一季度警情总量同比下降5.8%,刑事警情保持低位,社会面持续平稳有序。
变“下社区”为“在社区” 社区团队共建壮大共治力量
2025年春节的一天,村民许老伯家鸭舍门未关好,致使鸭子误入邻居李老伯田地,损坏了一部分蔬菜。事后,李老伯妻子找对方理论时反被打了一巴掌,为此李许二人发生激烈争吵并大打出手。调解室内,民警做通了许老伯的工作,但李老伯面对道歉和赔偿却坚决不松口。数天调解无果。后来,打听到李老伯家的一个亲戚在政府机关工作,特邀调解员找到这名亲戚帮助共同调解,最终解决了矛盾。
▲社区民警变“下社区”为“在社区”
岔河派出所将社区警务室作为派出所的前沿支点,依托“派出所所长进党委班子、社区民警进村居班子”制度,实现了警务室与村(居)委会一体办公、社区警务与网格驻巡联动工作,在每个社区(村)建立不少于“1警、2 辅、3长、4员、5老”的社区警务团队。其中“1警”为1名社区民警,“2辅”为“1名社区辅警+1名村交通辅警”,“3长”为村居主任、包组干部、网格长,“4员”为网格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5老”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退伍军人,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的格局。2023年8月,振河村“银邻港湾”调解室特邀教育系统、政府机关的3位退休人员担任调解员,深耕涉老年人的界址矛盾纠纷。
“我们打造的‘12345’团队架构将公安机关专业优势与网格员、调解员、村居干部‘人熟、地熟、事情熟’的优势有机结合, 释放出最大效能。”岔河派出所副所长许毅伟说,社区警务团队成员协作开展走访调查、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治安预警、社情舆情收集等公安基础工作,2025年以来社区民警与团队成员双向熟悉率达100%。
变“单打独斗”为“联动发力” 单位联动共治打造“治理共同体”
“ 一些棘手的矛盾纠纷起因纷繁复杂,往往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仅靠公安一家很难解决,需要联合多家力量。”岔河派出所教导员吴进如介绍说。
2024年4月,辖区一个体户聘请工人施工时发生安全事故。民警在处警现场做好证据固定、伤者救助等工作的同时,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汇报,联合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矛盾调解中心等多部门开展调解工作,在事发两日内推动快速达成赔偿协议,将事件平稳处置。
岔河派出所以社区警务室为阵地,与司法、市监、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共治+”模式,在相关政策上相互配套,在信息资源上互通共享,在化解处置上交互配合,打造“治理共同体”,不仅积极促成体制内部门联动,而且创新驱动体制外企事业单位联盟。依托单位联盟群防群治“蓝背心工程”,吸纳企事业单位内保力量扩充“蓝盾联盟”队伍,建立所领导分片包干、社区民警挂钩联系制度。2025年以来,组织该联盟与社区警力共同开展日常巡逻巡查工作,延伸“巡防线”、扩大“守护圈”,巡查行业场所79家、重点部位 11处,开展安全宣传120余人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7处并督促整改。
▲发挥老同志作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
同时,依托企业工会,挖掘协调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企业元老和员工,组建“厂舅”调解队,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厂区内。2025年1月,岔河派出所摸排发现一起劳资纠纷,一家纺织厂拖欠员工蔡某等人2023年工资7000余元,员工多次索要无果。社区民警会同“厂舅”调解队分别与员工和用人单位深入沟通,认真梳理,剖析症结所在,了解双方诉求和实际困难。经过“厂舅”数次上门耐心调解,双方逐渐消除对立情绪,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一次性结清了工资。
变“一支队伍”为“群防群治” 义警力量共管构筑平安“同心圆”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群防群治力量是基层社会治理最广泛的基石。”这是全所民警的共识。岔河派出所持续吸纳志愿者,建立起不同领域人员组成、触角涉猎广泛、反应快速灵敏、沟通便捷高效的“平安义警”队伍,推进群防群治力量形成“巡、防、管、宣”四位一体,为辖区治理及治安防控增添随处可见的平安“探头”。
2024年7月的一天,一名女子在巴大桥处徘徊的异常行为引起了周边义警店主的注意。义警在其爬上围栏之际,赶忙上前拉住其胳膊,阻止其翻越。围观群众同时拨打了报警电话。处警民警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后,该女子情绪愈发激动,伺机挣脱了义警的控制。民警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随后将女子带回派出所开展教育疏导,成功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2024年2月24日,一位七八十岁的老翁在玉林村迷路,被附近义警发现,拍摄老翁照片发至“义警联盟”微信群,让群员识别,不到 30分钟,老人的子女便将其接回了家。
▲联合义警开展反诈宣传
为激发义警参与群防群治的工作热情,岔河派出所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开展“信用积分”奖励、“助警标兵”评选等活动。目前,该所已深度挖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小区物业等领域共617名治安积极分子加入义警队伍,累计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1500余人次,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