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在由法治日报社举办的“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上,南通市“精网微格”服务管理平台获评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奖,南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荣贵作为受邀嘉宾在大会作“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科技赋能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治水平”主旨发言,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南通市坚持深耕“精网微格”工程,创新“数治”应用提升“智治”水平,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动力变革、效率变革、高质量发展,构建以“信息化+规范化”推动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的社会治理智能化新模式,为“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贡献了政法力量。全市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网格化工作绩效等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多次受到中央政法委和江苏省委领导肯定。
强化资源整合,建强基础平台
常态化推进网格基础数据信息“清仓见底”行动,坚持“全域数据、全量汇聚”原则,整合全市10个县区、75个部门共5600余项基础数据资源,累计入库数据量达331亿条,统筹打造社会治理数据池。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镇三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与同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体运行,构建一体联动、纵向贯通的“1+10+96”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各类事件纵向层级“一体贯通、顺畅流转”,全域贯通社会治理指挥链。研发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创新建设社会治理智慧网,打造集数据共享、预警预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管理中心,做到“一门共管、一体联管、一网统管”。大力推进“精网微格”服务管理平台和村级智能研判室建设,强化村域“雪亮技防工程”建设,推动“城市大脑”与“村社微脑”一体联动,打通智治“最后一米”。
强化系统建设,健全工作体系
有效整合综治中心、矛调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等多个平台,打造一站式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下服务阵地一站统管,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多中心”向“一中心”转变,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各项事务“只进一扇门、解决全流程”。
坚持“12345”一个号码管受理,“南通百通”一个App管服务,在“精网微格”服务管理平台中积极打造微党建、微报事、微任务、微服务、微政务、微社区、微调解、微课堂等多种类、多形式、多功能的“微”板块,提供更多面向基层、面向网格、面向群众的“网上微应用”。
坚持市级统揽全局、县级实战指挥、镇级一线处置、部门联动融合,健全集平时统筹协调、战时应急指挥于一体的市、县、镇、村、网格五级联动指挥服务体系,完善事件信息“交办、核查、处置、问效”的闭环运行管理机制,创新采取“一键点调、视频连线、APP联通、预警推送、派单处置”五种联动指挥服务方式,针对防汛防台、突发事件、疫情防控等不同场景开展演练,推动处置各类疑难突发事件1216件次,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
强化创新运用,提升实战实效
聚焦社会治安,创新搭建平安稳定指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群租房等预警模型,建成102个综合预警项,监测产生各类预警信息达22.15万余条,实现主动预防。
聚焦政法创新,大力推进智慧政法建设,建设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完善公检法司全流程跨部门办案体系,推动政法协同办案增速、扩量、提质。市委政法委基于网格化社会治理应用模型三项技术通过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多个项目受到最高院、最高检和公安部肯定,形成特色品牌。
聚焦“精网微格”,创新深化“红网格 通通建”南通模式,建强“乡镇(街道)党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架构,全市建成8470个综合网格,861个专属网格均配齐网格长(专职网格员),61993个微网格均配备微网格联络员,组建功能型党支部9331个,功能型党小组43354个,推动全市7.4万余名在职党员积极下沉网格党支部和“微网格”党小组参与基层治理,承接“微项目”、开展“微服务”、认领“微心愿”,切实为居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构建“居民点单、网格(党支部)接单、活动评单”的服务群众新模式,提供“家门口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