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司法局在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法律服务“微光行动”、“企暖花开”法治行等基础上,采取集中研究、征求意见等方式,总结形成企业法治体检“十大工作法”在全市推广,以“敢为”服务企业“敢干”,有效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企业特点,精准提供法治体检。同类座谈法。组织规上、规下及个体等不同体量的家具、纺织等不同行业企业,分别开展法治体检座谈,听取涉法难题,解答规上企业劳动用工、纺织行业常见风险等同类企业共性问题。对单走访法。研发企业法治体检清单及劳动用工、知产保护两份专项体检单,每月常态化对单开展中小微企业上门走访体检。链式联动法。结合“产业链+公共法律服务”,对建筑、农业生产等产业链企业,通过提供政策咨询、风险答疑等方式开展联动服务,帮助发现和解决链上风险。
整合服务资源,多元开展法治体检。部门补丁法。联合工会、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新业态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就劳动权益保障、食品安全等特定涉法事项进行合法引导和帮助。定点滴灌法。结合“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三单两书”等有效举措,切实提升法院、执法部门在涉企审判、执法事项中精准普法力度,提升企业法律意识和能力。联系提示法。发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和村居“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力量,结合工作中接触的企业涉诉、纠纷调解等事项,开展提示性、扩充性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
拓展服务方式,法治体检全面覆盖。以训促检法。开展企业负责人、人事干部、安全管理员、职工等法治培训,提示涉企法律风险,给出合法治理指引。环境提示法。打造开发区、高新区两个公共法律服务园区分中心,在分中心及镇村法治文化阵地布置企业涉法风险等内容,以案释法提升企业法治体检意识。周期复检法。根据体检单、问题单、回访单的闭环工作设置,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对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周期复检,跟踪问题,解决和规范制度建设。项目团队法。组织“司法干警+基层法律服务者”、海燕女律师公益服务团、“产业链+”服务队等团队,实施小微企业覆盖式走访、企业法律风险线上微宣讲、律师与商会结对等项目,切实提升法治体检的覆盖面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