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率先开展政治轮训、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被誉为跨区划行政诉讼管辖改革的“南通样本”、金融网络犯罪研究基地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为联系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南通模式”全国推广、“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获中央依法治国办通报表扬……近年来,南通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多点突破、纵深开展,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更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强力支撑。
龙头牵引,强化党对政法领域改革的统领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高位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将此项工作作为依法治市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市委先后出台《关于南通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积极推动政法领域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市委政法委立足代表党委统筹推进政法工作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能作用,推动各县(市、区)党委政法委、市县政法各单位改革工作同频共振,确保改革事项落地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合力推进的政法领域改革工作格局。
“政法领域改革项目多、任务重,有了重点工作任务书的指导,我们对改革工作的方向和思路更加清晰。”海门区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科科长王松松在收到《南通市2021年度深化政法领域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书》后感慨地说。
这是市委政法委继2019年在全省率先组织政法领域改革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去年部署打造改革“一单位一亮点”后的又一创新举措,在充分掌握各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任务书的形式交办“一地一特色”改革工作,力求以点带面提升全市政法领域改革整体水平。
源头治本,推动执法司法责任落地落实落细
今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办案人员权力和责任清单的规定》,对办案人员的权责进行分门别类的细化。“将权责清单作为责任认定的基本标准,更好实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审判权、执行权运行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曹忠明如是说。
在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下,全市政法各单位均制定或完善了本单位执法司法办案权力和责任清单,厘清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执法司法办案有度可查、有章可循。
在明责的基础上,南通紧盯关键少数,通过建立领导办案通报制度、将办案情况纳入领导综合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压紧压实领导责任,法检入额领导实质性办案实现常态化。
淮安王某某等20人强迫交易、寻衅滋事案系省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该案作案时间长、涉案人员广、社会影响大。海门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要员陈东承办此案后,与办案团队深入研究案情,发出多份侦查建议,引导补充案件证据材料30多份,使案件侦办工作迅速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省扫黑办充分肯定。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恽爱民深有感触地说:“积极推行入额领导办理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发现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办案指导和监管,带动了整体办案水平的提升。”
“监督是执法司法闭环责任链上的关键一环。”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殷蓓透露,近年来,我市着力强化“六大监督”,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执法司法监督格局,有效促进了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
重头攻坚,促进执法司法质效不断提升
省公安厅日前传来消息,海安市“政法一体化执法办案中心”被纳入“六六战略”实践示范点创建项目。
今年,南通公安试点建设政法一体化执法办案中心,在中心建成速裁法庭、检察室、法律工作站等功能区域,探索应用涉案证物芯片管理、电子证据实时上传等智能手段,一体化布建智能笔录、语音转换、远程提讯、电子签名捺印等系统,切实为基层执法办案减负增效。
海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巧荣介绍,海安作为试点单位,目前刑事案件单轨制协同办理初具规模,基本做到一个中心解决多个程序、人员不出中心案件即可办理完毕,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破解难题,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多年来,南通政法人一直在探索前行。
2018年,为更好应对时下金融和网络犯罪案件高发态势,在市检察院的指导支持下,崇川区检察院组建金融网络犯罪办案团队。团队自成立以来办理了黄某利用蚂蚁花呗等移动支付平台诈骗案、陆某某等人虚假交易骗取天猫积分案等一系列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金融、网络犯罪案件,获评2020年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
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呈高发态势,为打破行政诉讼“主客场”“类似情形不同处理”、案件“审理难、判决难” 等问题,自2018年开始,我市率先探索实施行政诉讼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对各县(市、区)法院受理的一审行政案件统一转到开发区法院集中审理。通过优化案件繁简分流、建立巡回审判制度、深化府院联席会议制度等措施,开发区法院着力提高行政审判质效。南通的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做法被誉为跨区划行政诉讼管辖改革的“南通样本”。
长期以来,社区矫正工作一直存在组织虚化、举措泛化、功能弱化等老大难问题。2019年起,市司法局将“河长制”“街巷长制”等经验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国首创“矫务长制”,有效打通《社区矫正法》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因违反社区矫正相关规定被警告处分率同比下降50%。
心头系民,打造人民满意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先后推出46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更多政法成果惠及百姓。
9月16日,市民龚先生来到辖区城东派出所为孩子办理户口申报,只用了15分钟就将新生儿3项证件全部办妥。同一天,市民李先生来到观音山派出所,在补办身份证的同时也顺利处理了交通违章事宜。
现在,全市147个派出所全面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审批服务改革,实现了申请人在公安派出所一个窗口,一次就能完成新生儿户口申报、社保卡申办和医保登记3件审批和服务事项。而“一门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在现有“综窗”清单的基础上,推出“综窗”自选清单,为更多群众节约办事时间。
去年,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女子被结婚五次”案,经南通市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律师的全力帮助,当事人尚某在状告如东县民政局一审中胜诉。这得益于南通出台的《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工作规定》,南通也成为全国首个将行政诉讼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的地级市。
“民告官”由政府买单,这一举措减轻了原告诉讼负担,帮助原告更便捷、更有效地维护合法权益,也强化了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和引导作用。3年多来,受援行政诉讼案件胜诉率高出全市行政诉讼整体胜诉率3个百分点,受援人对援助律师满意度达99%以上。
“在检察机关的帮助下,我们家2020年脱贫了!”如皋市搬经镇农户张某对如皋市检察院给予司法救助,全力帮助追索欠款感激不已。
现实中,一些被害人家庭面临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困境。对此,我市检察机关从完善司法救助服务体系着手,加大对此类被害人及近亲属的救助力度。今年9月,市检察院联合市慈善总会成立“江海检爱”慈善基金。今年以来,市检察院共受理司法救助案件49件,已救助34人,发放救助金41万元。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晓斌在全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上再次发出动员令,全市政法系统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精准的发力、更坚强的领导推动政法领域改革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坚决防止司法不公侵害群众利益、引发社会风险,不断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起案件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全市“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