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市司法局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法援惠民生·三色暖心”党建品牌,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保基本、兜底线”重要作用,拓宽法律援助申请和办理渠道,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截至8月底,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028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6.4万余人次。
坚持党建引领,红色初心筑牢主阵地。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与“法律援助”相融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进一步放宽法律援助范围,深入推进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负面清单试点、行政复议法律援助试点工作,将追索劳动报酬事项免于经济状况审查范围拓展到所有困难人群,明确11类人群法律援助全覆盖,不受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的限制,免予经济状况审查。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表彰为“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单位。
坚持质量提升,金色匠心坚守生命线。始终坚持群众评价是第一评价、群众感受是第一感受,强化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管理,积极提升美誉度。建立完善法援案件质量监督制度,采取随机抽查、专家评审、定向指导、通报整改等方式,对卷宗质量进行常态化监管,组织开展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培训,有针对性的对各法援中心主任、案管人员、驻场律师分层分类培训。加强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如皋市法律援助服务标准化”项目于今年1月高分通过国标委验收。强化优秀案例收集推广,以“个案”宣传推动案件质量全面提升,南通两案例入选全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例和十大好案件,市法律援助中心代理的行政诉讼法律援助案件入选最高院“2020年度十大案件”,系全国唯一入选行政案件,也是江苏唯一入选案件。
坚持创新发展,青色臻心拓展服务面。全省首创“通城通办”服务制度,以“便民高效”为宗旨,突破地域限制,南通市中心出台“通城通办”服务指引,在全市范围内,对确有不便的当事人,提供直接在所在地申请法律援助的“就近申请”服务,解决群众异地援助的“奔波之苦”。如东等地探索推广远程法律援助服务,县、镇设立服务站点,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和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群众在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即可完成咨询、受理、审批、会见等,实现法律援助受理、审批“双向同步”。强化部门联动,凝聚援助力量,与法院、检察院、人社、民政、工会等部门联合,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延伸法律援助服务触角,为各类人群第一时间提供专业咨询和及时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全省首个法律援助“崇法指南”抖音平台,点击量达到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