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政法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硬核工作举措,凝集治理合力,坚持网格化、智能化、社会化一体推进,着力在推动“长江大保护”中贡献南通政法力量。
实施“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机制优势,优化调整沿江网格划分,持续放大“网格+”品牌效应,将法院、公安、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相关工作纳入网格化机制,制定发布《关于把生态环境监管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把环境监管工作进一步向下延伸,做细、做密、做实监管网络。自2018年以来,截止目前,南通全市网格员共收集上报涉及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网格事件 491.97万余件,办结率达99.78%。与此同时,依托南通市域现代化指挥中心,利用大数据辅助决策,深化信息融合、资源共享、区域协作,进一步提升长江保护联动指挥效能。
实施 “智能化”监管。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按照“通过数据融合促进警网融合、以信息流牵引工作流”的思路,加大沿江电子防控圈重点部位的覆盖面,提高智能高清感知设备比例。公安局、应急、农业农村等部门合力强化监管,实时、全方位采集人、船、物等管控要素动态信息,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管,努力构建长江生态保护安全屏障。海门建立“智慧苍穹”监管平台,发挥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战作用,实时展示、全时感知、全域覆盖、全面精准、系统联动,全面汇聚并感知长江流域非法捕捞、非法采矿、非法排污的人、船、物等管控要素,系统链接起从“长江”到“餐桌”的全周期监管体系。长航公安南通分局除使用传统视频监控外,充分运用物联网、5G等新技术,使用“海鹰”无人机,布设全覆盖、无死角和高空鹰眼系统,运用高空鹰眼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江边非法捕捞人员即第一时间前往处置。法院系统创新建设“支云”远程庭审系统、无接触科技法庭,在疫情期间也能 正常审理涉江案件,得到上级高度肯定。 正常审理涉江案件,得到上级高度肯定。
实施“社会化”宣传。南通市委依治办等12家单位一同制定《关于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服务保障“长江大保护”的实施意见》,强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强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工作,强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增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普法依法治理合力。各政法单位将长江保护、禁捕宣传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注重以案释法,与执法行动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今年来累计开展巡回审判3次,教育受众达1350余人。南通中级法院从8月31日起至9月4日,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巡回审判周活动,赴沿江村居、码头、农贸市场集中开庭审理18起非法捕捞刑事案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在全市营造了“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宣传氛围。(南通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