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同筑法治屏障 共护一江清水
2020-07-06 11:02:00  来源:南通政法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南通,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也是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近年来,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定势,积极构建长江大保护普法依法治理体系,以使命必达的责任感筑起长江大保护法治屏障,努力使长江黄金水道变为名副其实的法治水道。    

  推动护江法治宣传“C位出道 

  原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合而成的固体废物可能形成有害物质,随意运输、倾倒是违法的!我们以后可要注意呢!如皋市长江镇春江花苑居民汪倩情和家人一起翻看着市法宣办派发的《南通市以案释法典型案例集——长江大保护篇》。 

  在海门港新区,南通中院开庭审理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村民、渔民等100余人旁听了案件审理;在长江(南通段)沿线,公安部门在禁渔期对周边渔民强化渔业法律法规宣传,使其认识到非法捕捞贻害后代,更是违法犯罪行为;在网络平台,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拍摄的环境保护公益微电影《母亲河》、普法微视频《捍卫生态红线》《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社会反响良好…… 

  结合具体案例将长江大保护的法律道理讲深讲透,将执法司法过程变为普法释法过程,已经成为深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的常规动作。去年10月,南通市法宣办联合市委依法治市办、长航公安等12家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服务保障长江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长江大保护职能部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加强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协同推进长江南通段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让长江大保护普法圈更广、向心力更强。  

  环保公园内空气清新,有空还能到环境教育馆里走走看看,学习环保知识!家住中南世纪城的小施经常带着家人到环保公园内散步。总建筑面积9926平方米的南通环境教育馆,坐落于毗邻长江的中央创新区环保公园内,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环境教育馆,馆内充分运用图文并茂的实物标本、艺术场景、多媒体等手法,让参观者不知不觉地融入生态文化氛围中。徜徉于环保公园内,地球村广场、风能小广场、生态桥等场景点缀其间,处处传递着环保理念,至今游览量达75万人次。走进位于五山滨江风光带园博园内的南通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气息扑面而来,法治体验触手可及,成为公众日常学习法律、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让长江文化散发出浓郁法治韵味,南通不断探索前行。统筹利用长江沿线的历史遗存、名人名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增强法治元素、拓宽法治内涵;注重将法治元素、生态保护、民主法治建设融入长江(南通段)沿线的文化旅游开发……如皋市长江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海门市江海风情园等一批与城乡环境相协调、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长江沿线法治文化阵地不断涌现,以线连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南通沿江法治文化珍珠项链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组建综合治理保护硬核团队 

  南通拥有166公里长江干流岸线,孕育着极其珍贵、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素有长江第一鲜美誉的长江刀鱼因其肉质鲜美、价格昂贵,成为不法分子争相围捕的对象。 

  去年长江禁捕期间,长航公安南通分局发现夏某琴、顾某宁等人使用定置三重刺网,在长江南通段进行非法捕捞作业15次,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偷捕销售刀鱼,涉案价值高达18余万元!对待非法捕捞必须零容忍!此后,该局相继侦破非法捕捞长江刀鱼、鳗鱼苗案等刑事案件169起、打掉犯罪团伙5个。今年,南通公安破获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案件60余件,有效遏制了长江非法捕捞态势。 

  除了非法捕捞,涉及长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非法采砂、船舶污染、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治好长江病,南通市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开具的药方,打破条块分割、划江而治的壁垒,建立长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将长江的治理保护力量抱成团”“握成拳,强调打击和修复并重、执法和司法联动,努力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制度体系。 

  相关职能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主动在保护长江大合唱中奏出最强音。设立于如皋市人民法院的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第二法庭,成立一年多来,以生态环境切实修复为价值目标,办理环境保护刑事案件140余件,推动生态环境修复金缴纳到位369.42万元,向长江增殖放流鱼苗3425公斤;与长江镇联合打造与滨江风光带建设相融合的600亩生态修复基地,精心编织长江沿线生态绿腰带;与上海市崇明区等四家法院共同签署长江口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框架协议。长航公安南通分局、海事、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管理、巡查、打击三位一体联动朋友圈,定期联合巡查、联合执法、联合打击。如皋市检察院与法院、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成立江苏首家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中心,推进大环保综合执法司法衔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司法保障的环境司法保护递进式整体联动格局…… 

  与此同时,多部门强势推进系统化治理,坚持水岸共治、江河联治、流域防治,统筹开展沿江非法码头等20多项专项治理,拆除53家非法码头,封堵和整改排污口133个,修复腾出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画卷徐徐展开。201993日至4日,长江大保护现场推进会议在南通举行。 

  今年世界环境日,南通市检察院、发改委、生态环境局、海事局等十家单位共同签署《关于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高水平推进长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再次聚心聚力聚智,共同打好新时代长江大保护整体战、主动战。 

  融入基层依法治理末梢神经 

  紧贴着繁忙的长江主航道水域,南通中远川崎船舶有限公司各项造船作业正有条不紊进行中。这个连续20余年无诉讼纪录的大型造船企业地处长江边,守护长江水的责任更重。 

  据了解,为推动沿江企业环境保护风险防范从事后救济事前预防转变, 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率先启动重点排污单位环保总监管理模式,由环保总监定期督促任职单位贯彻执行环保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市司法局组建环境保护法律服务团,针对中远川崎等5215大型企业,指导和帮助公司律师事务部在环境保护风险防范方面形成完备法治体系;定期深入企业提供环境保护法治宣传、环境问题法律咨询、环保纠纷排查化解、环境污染事件配合处理等服务,帮助企业牢牢掌握防控环保风险的主动权。 

  一节5号电池,内部含有汞元素,落水后会污染大约180吨水体;而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排放入长江,因铬、镍、汞等重金属含量比较高,将会对我们的日常饮水产生巨大的威胁……”来自南通大学的河小青志愿者罗晶晶走进沿江学校和村(社区)宣传环境保护法律知识。而在筹建南通市五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通植物园期间,3万余名青年参与沿江植树造林,持续植树5万株。自2018年启动保护母亲河 争当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南通河小青们迅速成长,一大批保护母亲河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如春笋般破土而出。 

  如今,南通市将长江大保护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民间河长五老人员、中国好人江海普法名嘴等社会力量纷纷加入长江环境监督大本营,参与环保宣传,开展环境维权,监督环境违法行为。发挥乡风文明积分制激励作用,制定保护长江的正向和负向行为清单,通过月度评议积分推动遵纪守法、绿色文明成为沿江群众的日常标配 

  老李,你家的生活垃圾可不要随意丢到河道里头啊!近日,海门市临江新区网格员陈庆玲在排查走访时叮嘱村民。近年来,全市网格员依托下沉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主动参与网格内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污治理、河道垃圾清理等工作,主动开展船舶公司、港口、码头和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的环境保护法治宣讲,主动加强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7万余名网格员逐步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护江使者 

  结合法治乡村建设,南通市还充分发挥创建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杠杆效应,将长江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融入沿江村居治理和百姓生活;以村居环境整治、化肥农药减量、垃圾倾倒分类等为重点,推动沿江村(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辛勤浇灌着共护一江清水、共推绿色发展理念在群众内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南通市司法局 吉宏莉 )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