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心”上加“新”
南京江北新区法院惠民助企举措实
2023-03-31 20:27: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南京江北新区法院成立三年来,强化主动意识和品牌意识,“心”上加“新”,着力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日前,该院打造的调解员实训基地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两个项目,被江北新区公布为“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3月30日该院召开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在行政争议化解、纠纷预防以及少年和家事审判等方面符合民情、贴近民意、惠及民众的助企惠民举措, 

依托社会力量诉源治理见成效

  汪某名下的一套房屋和车库被纳入征收范围,双方对车库补偿有争议,故约定先拆房屋,后续就车库补偿进一步协商。施工单位在拆除房屋时,将车库一并拆除。汪某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查后,认为该案通过和解方式处理更有利于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遂将该案交由特邀调解员诉前调解。经数次协调,汪某与某区拆管中心最终达成行政和解协议。为确认协议效力,双方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这一案件是全省法院首个对诉前行政和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的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全市一审行政案件由江北新区法院集中管辖,该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先后在案件数量较多的秦淮、江宁,以及案件类型特征较为明显的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设立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站,发挥行政机关的资源优势和法院的专业优势。2022年,秦淮工作站共接收行政纠纷787件,成功化解289件,成功率36.7%;市公安局交管局工作站共接受案件90件,调解成功90件,成功率100%,道路交通处罚类行政复议案件数下降35%,道路交通处罚类行政诉讼案件下降40%。

  据介绍,江北新区法院依托与南京市司法局会签的《关于健全完善行政争议府院联动化解机制的备忘录》,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府院联动。扎实开展行政诉讼法律援助试点工作,出台《行政诉讼法律援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将法律援助覆盖到所有行政诉讼案件,援助对象覆盖到所有行政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援助事项扩大到免费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和全程代理。会同新区综治局公开遴选31名行政诉讼专业律师,新区综治局聘其担任法律援助律师。2022年共为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300余人次。

“政通人和”一体化“数助决策”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针对传统行政争议解纷模式存在突出问题,江北新区法院研发了以行政纠纷预防及化解为主线的“政通人和”行政争议一体化解纷平台,打通了互联网、电子政务网和法院内网之间的数据壁垒。该项目是省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唯一推广的基层法院项目。

  据介绍,该平台不仅让普通群众通过互联网查阅行政规章,行政机关通过电子政务网,前端执法、复议、调解等数据跨系统一键转入法院内网,还可以联合多部门,通过一案一空间交流互动,合力化解行政争议。

  因楼下烤鸭店油烟扰民的问题,某区居民李某来电咨询行政诉讼立案一事,江北新区法院法官指导其通过“政通人和”平台提交起诉材料,当日就向行政机关在线送达。通过“政通人和”平台,邀请相关行政机关一同进入“一案一空间”联合调解,环保部门对油烟通道改造等进行了专业指导,这样既解决了油烟污染,又让烤鸭店安心经营。原告表示,打个电话、上个网就解决了油烟问题,这是真正为老百姓办事。

“新”星点灯社区治理“邻聚里”

  在一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审理中,法官了解到被告人夫妻二人均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未成年子女无人抚养。法院在宣判前被告人送达告知书,并搜集被告人填写的回执,帮助其对接民政部门,落实困境儿童补助事宜。

  江北新区法院始终秉持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统领少年审判和家事审判,打造“新星点灯”未成年人保护品牌,增设刑事被告人未成年子女关怀告知机制,加强判后矫正,指导家长强化家庭教育,帮助联系就读学校,助力失足未成年人重返社会。

  随着新区快速化发展,社区居民素质不断提高,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为切实有效减少居民法律知识盲点,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区,江北新区法院主动对接省、市法院,与临江社区联动建设“邻聚里”工程,开展“邻法通”服务,选取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业、邻里纠纷等案件,进入社区以案普法、巡回办案。“邻聚里”项目在预防矛盾纠纷和诉源治理中作用初步显现,为拓展社区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该项目也被新区确定为基层治理重点案例。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