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秦淮河边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2022-11-25 17:06:00

  扮靓全域旅游法治“风景线”,在全区各景点融入法治元素,“法景”与“美景”结合,为全域旅游增添一抹亮色;拓展矛盾纠纷调解“新领域”,依托区“苔花”调解室,编制“苔花”调解导航地图,打造涉旅纠纷化解“服务圈”;搭建涉旅法律服务“快车道”,安排值班律师、普法志愿者定期在景点值班,免费为游客提供法律服务……

  穿梭在素有“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的南京秦淮,旅游景点植入法治元素,信步其中,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司法局锁定“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聚焦“让法治成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探索“法治+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先后捧回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城市中央休闲区”“全国旅游标准化单位”等荣誉奖牌。
  强化立法制规 破解全域旅游难题
  为根治景区治理落后和过于商业化发展诟病,秦淮区积极参与修订《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条例》,为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以夫子庙为核心,以“十里秦淮”为轴线,将夫子庙、朝天宫等名胜资源及“南京白局”“夫子庙小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重点,每年开展非遗摸底调查,为“秦淮小吃”等文化遗产申请商标注册,以此推动非遗项目得到更清晰、更可持续的保护和发展。
  针对旅游服务环境亟待改善等难题,依法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保障体系,规范明城墙内外老城更新和新城开发。出台《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容貌管理规定》,规范业态发展,实现雕栏玉砌与灯火阑珊交相辉映。
  强化文化传承,出台《古民居保护利用管理办法》,使甘熙宅第、吴敬梓故居等古建筑保护有章可循。汇聚各方力量,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常态化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在小西湖、石榴新村等地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坚持依法民主决策,以“绣花”功夫把法治贯穿城市治理全过程。
  在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助推下,秦淮区坚持保护更新与活化利用相结合,如今,走进姚文采故居、王昌龄宴饮处、魁光阁等转角空间,再现原生态的老城南生活,一幅幅主题鲜明、布局严谨的人与城、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法治+旅游”画卷徐徐展开。
  坚持普治并举 文明游览浸润民心
  近年来,秦淮区坚持依法塑旅、以旅彰法,打造了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等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主题各异的法治文化阵地,法治花开枝繁叶茂,成为法治秦淮的生动注脚。
  以“秦淮河河道治理”为主题,建成含法治雕塑、形象标识、游览观光等于一体,具有秦淮河文化特征的法治文化广场,唤醒市民的法治情怀。
  留住法治“底色”,以融合为导向,把法治文化嵌入景观,将法治元素与河堤景观元素融为一体,现代法治与传统文化交融,尽显水韵秦淮的灵动与丰饶。
  为让“美景”和“美味”、游客与法治拥抱得更紧,依托“秦淮灯会”,每年在夫子庙、中华门、白鹭洲等景区开展趣味普法,猜字谜、品格言、赏文创,“赏灯品法”等活动,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针对全域旅游人流密集的特点,在熙南里推出“逛夜市、学法典、每天进步‘一典典’”民法典宣传,在老门东、大成殿等景区,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反诈宣传等普法活动,以案释法,让景区成为增强百姓法治观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
  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城市管理、水务、房产等八个领域274项行政执法事项赋权街道,相关做法被央视采播。将历史遗迹保护与城市改造提升相结合,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留住城市“历史记忆”。
  以开展“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用好文物督查“约谈”这剂良方。完善灯会预案,有效应对日均60万人次客流压力,“秦淮灯会”连续36届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以建设“水系流域花园”为目标,统筹水环境治理,水体监管,全域稳定IV类水,以清水塘、内秦淮河、红花河为代表的水文化品牌持续打响。
  法律服务升级 品质旅游助推发展
  从整合公证、法援、律师等法律服务力量,融合传统宣传与现代传播手段,到电话微信沟通、网上咨询、视频连线,再到帮助防范日常经营、文旅产品拓展等环节产生的法律风险,一根根法治“实线”,织密出一张张全域旅游法治“保障网”。
  踩准法惠文旅发力点,打出法治惠企“组合拳”,出台《疫情防控法律服务中小企业实施方案》,结合“万所联万企”专项行动,组织100多名“名优律师”,主动对接夫子庙、老门东、新街口等企业,提供“点对点”保障,优质法律服务成为全域旅游的“标配”。
  法治引领科技创新,在产业布局、人才引育、孵化器建设等领域加强前置审查,秦淮硅巷被评为“创新名城建设先进集体”。
  强化信用监管,建立商户诚信档案,实时发布“红黑榜”,推动“诚”色更足。夫子庙、老门东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诚信街区,夫子庙步行街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为打通“法治+旅游”向纵深扩展的“神经末梢”,秦淮区搭建纠纷调处协作平台,编制全域旅游矛盾纠纷处置预案,将两所“苔花”调解室植入夫子庙景区和老门东游客中心,构建由网格员、调解员、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等组成的调解委员会,把群防群治引入“景区、街面”,对涉旅纠纷“即时受理、现场调解、多元解决”。
  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座”,秦淮区健全“警格+网格+综合执法”融合巡防管理机制,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智能平台预警反馈问题与综合执法快速解决问题形成工作闭环,达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效果。
  厚植法治惠民根基,推进律师共享中心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在晨光1865产业园、白下高新区等地,加强律师、公证、调解等力量配置,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时空“嵌入式”法律服务,将法律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实现法律服务再“提速”。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